主办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科学松鼠会、科普中国网
协办单位: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 2017 -2020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6066679号 | Powered by: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这篇充满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的鸟类博物科普文,作者从鸟类的腿、色彩、巢、数量、身边常见的鸟和如何成为一个观鸟者多方面结合,对鸟类进行了一个深度科普。为读者解读了很多鸟类身上不为人知的奥秘。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鸟类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身边的鸟类认真观察;不仅引用了多篇描写鸟类的名诗,还对个别鸟类的婚配、性心理、性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能吸引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建议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非常用词的鸟名用加括弧方式标注读音(后面部分已标注),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北极熊的羽毛。
—— 评委 王康友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在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 在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树上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 评委 崔丽娟
从人们关注的大长腿入手,述说鸟类的长腿,具备审美的时效性,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符合科普特点,动物界的长腿明星,还有不少,这里缺乏挖掘,比如南美鬃狼。整体感觉还是一篇不错的科学小品。
—— 评委 郭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