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科学松鼠会、科普中国网
协办单位: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 2017 -2020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6066679号 | Powered by: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二十一世纪中期是混合现实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海量应用级产品涌现,由ICM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xed Reality)举办数据集成与渲染优化主题大赛,旨在是利用记忆碎片渲染完整的虚拟世界。两名刚刚迈上科研道路不久的博士研究生杨枫和贾晨以混合现实设备上的渲染与存储优化为核心研究工作。博三时,杨枫受贾晨邀请参加了ICMR的大赛。本应毫无希望的排位在二人的通力配合下有了大幅的提升,看到了希望的杨枫和贾晨,就此加入了与全世界顶尖科研机构竞逐的激烈较量……
刚看简介,觉得作者会奉献一篇关于AR或者VR的热门科幻文章,但是阅读完毕和理想状态有些差距。作者的语言顺畅、恰到好处,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作者似乎没有把设定再架构、深挖,整个故事流于一种自我经历的复述与情感表达,双线转换也做得并不太顺畅,所以整个故事的情节性不强。我能明白作者想表达、倾诉甚至讽刺的内容,但是最为参赛小说,还是应该多一些故事性。
—— 评委 吴岩
写纯技术性的小说,很容易枯燥无味,陷入只有熟悉这个领域者才心领神会的尴尬。本文却令人读起来欲罢不能,不懂编程技术也依然能感同身受主人公的焦虑与紧张,和主人公一起投入紧张的赛事,以及看似平淡却处处充满抉择的人生之中。夸父的故事线是神来之笔,即调剂了主线的节奏,又渲染了主人公的心理进程。两个主角塑造出色。小说主题积极乐观。虽科幻味道并不浓郁,但对科学技术不知疲倦的追求和热爱,跃然纸上,仍然不失为优秀的科幻小说。
—— 评委 凌晨
这篇小说里对科学工作的描写很到位,更能体现今天的科学,它是一群人完成的集体劳动,而不再是早期科幻描写的那种神秘人从事的手工作坊式简单劳动。最近已经有“科幻跟不上科学进步”的议论,非常希望更多象作者这样有实际科研工作体验的人来写科幻,弥补这个缺陷。
—— 评委 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