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高中的每一天》
化学课
萝北呀   
得票 391 阅读 4101 评论 1
先看评语
· 在故事中穿插科普,形式较为新颖,有趣味性。但科普内容简单,不够深入,故事较为生硬,而且第二篇中的国学内容较为突兀。 · 麦基有一本著名的“编剧圣经”,叫《故事》。书中提到 :“写整个宇宙,你一定是个菜鸟;写你的卧室,你必然是个专家。”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试图以一种近似单元剧的形式将科普知识穿插其中——并同时以故事情节来进行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与丰满。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其新颖又贴近生活的形式使得被传播的科普知识的实用性很高,打磨得当的话能成为优秀的青少年科普作品。 但同时本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短板——首先作为一个科普作品,文章所需要的知识必须深入浅出地进行详细透彻的剖析与透视,单是由对话形式的数行文字相坠来承担科普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实。建议在每一章中着重围绕一个科普知识进行深入介绍。其次作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还有进一步拿捏的空间,一是要成熟流畅地行文与塑造人物,二是要让前者与科普知识联系起来,更好的为科普服务。 · 在《我们高中的每一天》系列的化学课篇,作者以一种青春小说似的叙事方式生动地为我们描述了一群高中生的校园生活。用公开课上的小插曲、课堂提问、课间闲聊几种方式,联系门把手、珍珠奶茶、微信消息、螺蛳粉等贴近生活的事物,十分自然地将科普的话题引入。介绍的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说也解答了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有过的疑惑,十分迎合受众的需要。但在第二段中“这个瓜皮”应该是使用了某地方言,在这样的一篇面对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文章中运用不是很合适。国学篇以罚抄陆游诗选这一小事为线索引入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小故事。但是,在应南期讲述关于陆游的小故事并把《宋词》放下后,突然念起了不知何处而来的新闻稿,而后又话题骤转讲到了对“既来之则安之”的曲解,在随后对宋文博的解释中却直接说是因为被问“为什么陆游的诗那么多”,这段的行文逻辑性是很差的,首先上下文并无明显的联系,场景的交代也很有问题,比如新闻稿的来处就并未交代,此处显得很混乱。 · 文章非常生动、有趣,凸显了作者的文学功底;通过平常高中生之间的对话就达到了科普效果,形式较为创新。但因为篇幅的限制,作品的内容有些混杂,两章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但是难以分类;我认为作者的章节和人物设置都更适合较长篇幅多章节的形式,另外章节的题目不是很准确,不能很好的概括文章的内容。 · 科普融入故事情节之中,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后一半的古典文化部分,和科普无关,明显跑题。另外,什么是国学,还属于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钟褚手里捏着圆珠笔,站在教室门边,顶着全班的默然注视和后排密密麻麻的听课老师、校长们的眼神,冷汗直冒。

他那被鼻炎堵了六年的嗅觉都快能闻出教室里满溢的尴尬味道。

刚刚被他敲掉的门把手若有所觉地晃了晃,歪到一边,发出清脆的金石之声。

坐在第三排的应南期把自己的杏眼瞪了一会儿,回过神来,收起错愕的表情,用手肘戳了戳自己的同桌,示意他救场。被戳了的宋文博冷着一张脸,没动。

应南期抬眼看看僵在门边的发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个瓜皮。接着举起手:“老师,接下来的环节要换一个同学来讲。”

早在钟褚溜达上讲台就已自觉不妙的化学老师怎么能放过这个大台阶,忙不迭就点了学霸的名:“好,宋文博,你来接着讲吧。”

宋文博拎着书,慢悠悠步上讲台,经过钟褚的时候还在他脚上不轻不重地踩了一下。被惊醒的学渣瑟缩了一下,扭身溜回自己的位置。

“刚刚钟褚同学提到的铬,的确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最硬的金属,”宋文博在黑板上写下‘Cr’两个字母:“但是,金属的特性除了‘硬度’之外,还有‘韧性’。”他又慢悠悠走到门口,弯腰把那个不幸被钟褚一笔敲掉的门把手捡起来,手指一阵刺痛,他默不作声地换了一只手拎着:“铁质门把手上镀上一层铬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从价格上来说,镀铬门把手比同寿命的钢制门把手要便宜的多。但金属的硬度和韧性通常成反比,所以,”他晃了晃在灯下闪着凛冽寒光的门把手:“过刚易折,韧性低的金属质地很脆,被钟褚同学一,圆,珠,笔,敲,断,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成功地看到被点名的人瑟缩一下,宋文博悄悄露出一个得逞的坏笑,又接着在应南期的白眼下讲道:“铬还是人体内的必要微量元素,其他的比如锌铁铜……”

“我知道!”钟褚又窜出来举着胳膊:“钙!骨头都是碳酸钙!”

宋文博脸一麻,看着教室后头坐着的老师们,又看看钟褚那个傻小子,艰难地张嘴:“钙不是微量元素,是宏量元素,0.01%以上的含量就不能归为微量元素了,而且,骨头也不只是只有碳酸钙……”

我再也不给钟褚收拾烂摊子了!这个傻蛋!

化学老师的及时救场,让在场的同学和听课老师们免于听宋文博关于人类起源的漫长演讲,宋文博回到座位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狠狠地在钟褚的椅子上踢了一脚。

下了课,钟褚顶着一张傻兮兮的笑脸,溜出门给宋文博买回来一杯奶茶,还很得意:“小博博你看我对你多好,这个是加椰果的,纯天然!现在那些珍珠奶茶里的珍珠都是塑料做的,吃到胃里CT都能扫出来的,有的密度跟骨头差不多,吃了会得肠梗阻的!”

应南期惊异道:“真的?”她昨天还喝了一杯,加奶盖的那种。

宋文博在看书,头也不抬:“假的。”

钟褚露出了不服气的表情:“我奶奶的朋友圈里说……”

宋文博一个眼神都欠奉:“那都是屁话。”

钟褚吓了一跳:“文博你怎么能说脏话呢!”

宋文博翻了一页:“跟你时时刻刻发作的愚蠢比起来,屁话这两个字处处都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公众号……”

“珍珠的原材料是淀粉,还有糯米类,本来就是难消化的食物,吃到胃里被CT扫出来有什么稀奇,你吞一颗汤圆进肚再被扫出来,怕不是要去立遗嘱。”

“你是没看见那张图,一个个的珍珠可明显了,跟骨头差不多!”

宋文博的耐性快被消磨光了:“珍珠的CT值两百多,骨头的CT值是七百到一千,你跟我扯它的密度跟骨头差不多?”又想起来公开课上钟褚耍智障,他越说越气,把书往桌子上一拍:“还有那个椰果!那是细菌在椰子水里发酵繁殖出来的细菌纤维素,培养液还不一定是椰子水呢,你还在这里乐颠颠说是纯天然?钟褚,你别把你奶奶关注的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公众号当真了行吗?你奶奶几岁,你几岁?”

说罢扔下欲言又止的应南期和低着头捧着奶茶的钟褚,头也不回地出门了。

下节的自习课宋文博没回来上,一直自习课偷跑出去打球的钟褚就可怜巴巴地坐在座位上看着门口。应南期表示很为难:“钟褚,你也不是不知道宋文博就那样,集体荣誉高于一切,他就是有点生气你公开课上表现不好。”顿了顿,又添上一句:“而且你还把门把手敲断了……”

“这怎么能怪我?”钟褚当即炸了毛:“哪有门把手一敲就断的?它早就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破败不堪不是这么用的,外表残破才能用这个,你的语文怎么这么差。”

钟褚被堵个结实,干脆不吭声了,把脑袋埋进胳膊窝里,睡觉。

已然入秋的晌午,学校里处处都洋溢着……吃饭的气息。

应南期跟在宋文博后面,一路催促着他把打包的午饭给钟褚带过去,还添油加醋地说钟褚有多么的懊悔,沉浸在自我谴责中无法自拔甚至都没在自习课的时候出去打球。

宋文博面无表情:“我不信。”

“是真的,他一整节自习课都在教室里盯着门口等你回来。”应南期瞟了一眼宋文博手上的医用胶布:“你去打破伤风也不给我们留个信,发短信也行啊。”

宋文博没说话。

教室里人不多,零星几个在背单词,两人进了教室就看见钟褚坐在第二排呼呼大睡。宋文博把午饭扔在他桌子上,钟褚被吓了一大跳,一个激灵坐起来,懵了一会儿,突然大叫:“我的眼睛!”

应南期差点儿从椅子上摔下去。

宋文博稳稳地坐着,把螺蛳粉的盖子掀开,瞬间一股奇异的味道在整个教室弥散开来,他挑起一筷子酸笋塞到嘴里,慢条斯理地咀嚼再咽下去:“坐着睡太久了,眼睛被压着,供血不足,会视力模糊很久的。”看了看钟褚还是一副天都要塌下来的表情,又补充道:“放心吧,瞎不了。”

钟褚无视掉背后同学们被螺蛳粉熏到哀嚎着跑出门外的身影,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那份外卖打开:“螺蛳粉?现在螺蛳粉有的是用塑料做的!不能吃!”

宋文博磨着牙:“塑料的成本是大米的两倍,谁会愚蠢到用两倍的价格造假?钟褚,你适可而止哦。”

钟褚哼哼两声,不说话了。

-完-
科普作品
我们高中的每一天
| 目录  (共2章)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在故事中穿插科普,形式较为新颖,有趣味性。但科普内容简单,不够深入,故事较为生硬,而且第二篇中的国学内容较为突兀。

2017-11-08 09:48 匿名 ——

麦基有一本著名的“编剧圣经”,叫《故事》。书中提到 :“写整个宇宙,你一定是个菜鸟;写你的卧室,你必然是个专家。”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试图以一种近似单元剧的形式将科普知识穿插其中——并同时以故事情节来进行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与丰满。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其新颖又贴近生活的形式使得被传播的科普知识的实用性很高,打磨得当的话能成为优秀的青少年科普作品。 但同时本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短板——首先作为一个科普作品,文章所需要的知识必须深入浅出地进行详细透彻的剖析与透视,单是由对话形式的数行文字相坠来承担科普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实。建议在每一章中着重围绕一个科普知识进行深入介绍。其次作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还有进一步拿捏的空间,一是要成熟流畅地行文与塑造人物,二是要让前者与科普知识联系起来,更好的为科普服务。

2017-11-08 05:52 石冀青 ——

在《我们高中的每一天》系列的化学课篇,作者以一种青春小说似的叙事方式生动地为我们描述了一群高中生的校园生活。用公开课上的小插曲、课堂提问、课间闲聊几种方式,联系门把手、珍珠奶茶、微信消息、螺蛳粉等贴近生活的事物,十分自然地将科普的话题引入。介绍的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说也解答了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有过的疑惑,十分迎合受众的需要。但在第二段中“这个瓜皮”应该是使用了某地方言,在这样的一篇面对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文章中运用不是很合适。国学篇以罚抄陆游诗选这一小事为线索引入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小故事。但是,在应南期讲述关于陆游的小故事并把《宋词》放下后,突然念起了不知何处而来的新闻稿,而后又话题骤转讲到了对“既来之则安之”的曲解,在随后对宋文博的解释中却直接说是因为被问“为什么陆游的诗那么多”,这段的行文逻辑性是很差的,首先上下文并无明显的联系,场景的交代也很有问题,比如新闻稿的来处就并未交代,此处显得很混乱。

2017-11-07 09:01 匿名 ——

文章非常生动、有趣,凸显了作者的文学功底;通过平常高中生之间的对话就达到了科普效果,形式较为创新。但因为篇幅的限制,作品的内容有些混杂,两章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但是难以分类;我认为作者的章节和人物设置都更适合较长篇幅多章节的形式,另外章节的题目不是很准确,不能很好的概括文章的内容。

2017-11-06 21:02 匿名 ——

科普融入故事情节之中,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后一半的古典文化部分,和科普无关,明显跑题。另外,什么是国学,还属于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2017-11-06 13:09 高爽 ——

用校园故事讲科普的形式,创意较为新颖。但内容流于简单。且国学不是科学,普及国学不是科普。

2017-11-04 15:03 匿名 ——

本文精彩地描述了高中数日生活并进行科普宣传,手笔新颖。与普通的科普文章相比,本文的趣味性较强,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深刻性不足,没有将科学知识较好地融入文章当中,内容相对而言过于简单。总体来说本文在趣味性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深刻性还需努力。

2017-11-03 13:15 匿名 ——

作者的想法不错,通过讲述高中生活故事,并在其中插入科学知识,更容易吸引读者读下去这篇文章。 但文章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即为了引出科普而强行添加对话,导致故事情节不太自然,科普和故事有点撕裂。 但整体来说,这还是一篇不错的科普文章。

2017-11-03 09:02 匿名 ——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赞拉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登录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