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向柯诺星
刘佳    来源社团:北京科技声像工作者协...
得票 1 阅读 2023 评论 0
先看评语
· 细腻的文笔与恰到好处的人物行为反应,是本文的长项。 这样的问题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已见过,它在于:作者认为读者如果没看到完整的设定,就无法读懂自己所写的故事。 背景设定方面的内容在文中挤占了过多的篇幅,导致其余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压缩,本应属于主角搭上飞船而做出努力的高潮部分几乎被砍得一点不剩,是最为遗憾的地方。 而且也能看出,这个部分其实更像是一部宏大小说的相当于“序章”部分,本身难以算作一个完整的故事。 · 文笔老练,文字极具表现力,行文自如流畅,可读性强。不过在收尾时显得仓促,主人公能否登舰本应是全文的主要冲突所在,却草草收场,未免显得虎头蛇尾。这只像一个开头,而非一个完整的故事。 · 语言很有表现力,在我看过的参赛作品里真的算是非常棒,节奏编排很明显是用心了,不像业余所作。优点不必多说,希望作者能继续努力。 · 作品文笔细腻,带有女性作者特有的感性色彩,也因此塑造出了能让人留下印象的人物形象,这一点值得肯定。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在相关科技知识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只是整篇文章矛盾冲突的设计和作者想要表现的主旨思想之间,似乎并不能有机统一。于是导致不少地方在作者看来可能别有深意,但在读者看来,只是臃肿累赘的闲笔;而读者期望看到的一个好故事,却没有出现。 · 这篇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缺少了戏剧冲突,飞向柯若星中克服的困难和转折本来是很好的素材,但是却用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就搞定了。闲笔过多,插入了很多线索,比如有好事者死在了飞行器中等等,但最后发现和作品主旨无关。

当七个姿势怪异的宇航员打开头灯,将溶洞漆黑水润的滑壁照射出星空一般斑斓的反光时,鲁晓晓正在地下八百米的一个孔槽里努力调整呼吸。

在一块极其狭小的空间里,艾布,王肖和尤友费劲地调整机器参数。黑暗中尤友看了一眼荧光计时器,脸上掠过一丝担忧。现在是午夜两点四十,剩下三名组员正在在稍上一层展开各式装备。狭窄的岩壁、密不透光的黑暗,让人时刻有丧失知觉的错觉。这组八人小队若不能全部在午夜三点二十分四十秒之前从溶洞里成功出来,将被降级甚至撤销预备役资格。问题是,第八名成员鲁晓晓却被卡在了八百米深处的孔缝中。

 “再呼叫一次。” 艾布命令道。

王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姿态,拿出对讲机吱吱啦啦一通操作,还是没有传来一点人声。尤友想自顾去寻找,但是被艾布制止了:“不知道你是怎么混进来的,但是在这,一切得听我的,不然全完蛋,谁也别想上船!”

“当初就不应该选她入组。”王肖在电脑上飞快绘制堪舆图,不忘随手拿出一个压缩鱼肉棒,放在嘴里啃了起来。

此刻,鲁晓晓不知道她的组员已经爬升到地下三百米的位置。她看了看自己的深度计,指针清晰的指向八百刻度,一点没动。她本应该在三十分钟前采集完成岩石样品的。她感到左脚略微的酸疼,右腿渐渐的失去知觉。她倾斜着身体,以一个极其难受的姿势挂在岩壁上。如果能从远处看,她活像一个被夹住的八爪章鱼。按照教程,这时候应该呼叫地面救援中心,鲁晓晓却丝毫没有拿起对讲机的意思——她在反复做一件事情:调整呼吸。十年的攀岩训练让她深刻明白呼吸的重要性。她稍微调整了身上的设备,看了一眼表:午夜两点五十五分。

就在一天前,一架飞机横穿密厚的云层,轰鸣声同雷雨声混为一团。飞机俊俏的身影出现在意大利撒丁岛的上空,机舱门打开,正是鲁晓晓一行人:八个携带臃肿设备的人员打开机舱门逐个跳下。随后飞机爬升,消失在雨云里。

他们是最新一批从月球基地接回地球受训的宇航员预备役。鲁晓晓乍一看去并不像宇航员。平日她齐肩的短发任性而肆意的随风微动,阳光下微微翘起的鼻子恰当地分割光线,让任何从侧面看她的人都会为这美少女精致的五官吸引。她腰肢纤细却身手矫健,美丽但毫无娇气,平时高难度的训练并没有让她丝毫退缩。此次溶洞训练是国际宇航局规定的晋级训练,合格的将成为正式预备员。但是此批受训成员,名额多了一个人,这意味着有一个人必须淘汰。

地下三百米处,七个组员开始收拾东西。

“她应该放弃了!一会会有人下来救她的!”王肖合上便携电脑。“不能拖延了,三点了已经!” 另一个组员喊道。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突然坠落,差点砸中堪舆机器。队长艾布下令向地面出发。

石块继续坠落,越来越快,像一块没有轨迹的炮弹一样向鲁晓晓砸去。她抬头看到一个黑影,心中一紧。几乎是一瞬间,石块卡在了她的头上。已经调整好状态的鲁晓晓做出了一个足以令专业攀岩运动员咋舌的动作:双手牢牢抓住岩壁缝隙,扭曲身体,头朝下,脚朝上。瘦小的身体用一个巧妙的借力,迅速反转到了石块的上方。鲁晓晓露出微笑,擦了下脸上的灰尘。

洞口,一只瘦而有力的手抓住了一块石槽。鲁晓晓爬出了地面,时间刚刚好。王肖几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发出哼的一声。鲁晓晓没有理会,眼睛闪烁着胜利者的微笑,抬了抬包里的溶洞样本一口气说完:“石笋、石幔、石珊瑚、云盆、钟乳石。一样不少。” 正说着,一架直升飞机将一番人吹得全转过脸来。印有巨大NIKOSEM企业标志的运输船落下,身材高大的联合国大使罗伯特·尼克森以及壮实的兰巴达号新船长康纳出现在机舱口。八个人一下站的笔直,鲁晓晓看到自己的偶像罗伯特尼克森一时间激动得说不出话。手臂上的呼叫器嘟嘟的响个不停,鲁晓晓看了一眼马上按灭。

“兰巴达号提前起飞。你们是最后一组参加测评的,评估结果后天就会公布,诸位好运。” 尼克森说道,站在旁边的康纳略有尴尬,但依然很有风度的看着所有人。

飞船咆哮着驶离意大利,飞向月球基地。

鲁诚走进一栋绕满藤蔓的中国式建筑里,和两个年轻科研学生和蔼的说着话。不一会秘书走到跟前凑到他耳朵上咕哝了几句离开了。鲁诚皱了皱眉头,大怒:“不打个招呼就走了又!”两个年轻科学家面面相觑,稍顷都拾取的借口离开了。鲁诚拿起桌子上的一个照片,上面是鲁诚、鲁晓晓、李嘉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上父亲有些沉郁,鲁晓晓靠着母亲,母女俩闷闷不乐。放下照片,他不小心碰倒了另一个相框。相框照片中,三四排身穿白服的人员,背后一座缥缈的山上,十五个结构点在山体间飞山走壁,形状瑰奇。鲁诚没有要捡的意思,掩面,似乎陷入了沉思。

2058年,鲁诚等一行中国天文学家在紫金山天文台兴奋地睡不着觉。他们用最新研制的柯若望远镜,在茫茫星辰中打捞出了一颗与众不同的行星。这个颗巨行星十分奇特,具有地球的很多特征,为了庆祝这个伟大的发现,团队用最新的柯若望远镜命名,取名柯若星。

这个新发现引起了地月聚居点之间巨大的轰动。地月两地的科研机构密集的观测,据信,是最接近地球环境的一颗星球,并且距离地球不是很远,只需要一次虫洞跳跃就可以实现。这曾经引起轰动一时的成就让鲁诚一举成名,但他现在却没有心思回味。整整五年,没有见到女儿了。这次女儿回来招呼都没有打就走了,他心痛的很。窗外落日就要落下,他走出屋外,呼吸了下干燥的空气,默默转身回到屋里了。

就在鲁晓晓等一行人返回月球的第二天,他们的训练却意外推迟了一小时。早间播报的人工智能主持人说了一条足以让人放下手头一切工作的事情:非洲大陆就要被废弃了。

早在15年前(2042年),非洲土壤开始退化严重,只能养活25%的大陆人口。这直接引起了一连串政治经济危机,将国家制度推向崩溃的边缘。大量移民移居其他大洲的同时,硬件科技也在跨越式发展。以NIKOSEM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纷纷建立太空商业公司。NIKOSEM本身在工业领域实力强大,最先进的工业母机几乎全部出自其实验室。集团投入重金,研发出了第一代支持远程星际旅行的核动力发动机。之后不断迭代研发,终于使星际旅行变为现实,NIKESOM集团也获准成为第一个月球矿产开发的企业。随着月球基地的建立,人类小型聚居点在月球上星罗棋布的散漫发展,从太空中看,灰蒙蒙的月面上星星点点的人类城市像晨光一样给人希望。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恶化依然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月球。非洲大陆仅仅是开始,土壤流失像疮口一样溃烂,逐渐蔓延到其他大陆地区。就在昨天,非洲最后一片田区被放弃,这个不小的新闻引爆了地月两地所有人的担忧。联合国地月委员会决定提前启动兰巴达号发射任务。

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灵光一闪提出空间本身就是引力场,引力场就是空间,并没有一个“外在”的空间。当一个大质量恒星燃烧殆尽,剩下没有燃烧的物质会因为自身重量塌陷从而使空间极度扭曲然后变成一个“黑洞”。借由实现虫洞穿越的技术,兰巴达号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员,以及遥不可及的漫长等待,来到柯若星。这一技术的提出仰仗于尼克森基金的支持。

兰巴达号方舟舰船是人类空前伟大的工程,也是第一艘方舟飞船。建造过程持续了近9年。内部通道加起来总长度有数百公里。整艘船体长度达到六千米,高度八百米,容纳了十万多个舱室。基本载员标准3000人。若仅凭人工把船体的每个角落都检查一遍,需要五个月的时间。最妙的是他重力自洽系统,不论外界的重力环境如何变化,它始终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内部的重力体系标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功能。建造过程中,月面城市有好事者冒险进入施工中的船体,试图探险,最后却迷失其中,被发现时已经断了气。这个新闻在个人终端机的信息流上一经推出,就悄悄的泥牛入海了。人们没有被这个自带噱头的新闻吸引住,却被地球上传来的坏消息折磨着。

紧接着,兰巴达号成为了热门话题。这个原本承载着人类探索任务的飞船升级为人类第一艘方舟飞船。为了配合任务,提前发射了几艘载人的科考团队先期到达柯若星。原计划在抵达柯若星后,兰巴达号将择期发射。第一艘飞船迟迟没有消息,委员会在坏消息的刺激下终于按耐不住,决定提前发射兰巴达号。

在地球那一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极力的为地球生态再平衡努力。早在1961年成立,WWF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超过800万支持者,超过100个国家参与其项目网络。WWF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的生存环境,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减少人类对这些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其下属的科研机构一直想找到解决方案。土壤粘性是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可长时间无法解决。他们一共测试了四款维护土壤粘性的大规模制剂,HVB1-HVB4,经过大规模实验和投放,依然效果甚微,资金终于无法支撑下一步科研,宣告破产。

联合国评估了恢复生态的成本,几个主要国家一致认为迁移移民是折中的办法。资源被渐渐的投入到移民计划上,世界自然基金会被大幅削减,引来抗议声不断。WWF基金会的一名成员质疑NIKOSEM集团不顾一切开发太空资源是自取灭亡。报道后,引发激烈辩论,时年三十五岁NIKOSEM董事会主席罗伯特·尼克森大手笔捐赠了全部十二台最新核能发动机给兰巴达号,并向基金会捐了钱,他被提名成为联合国亲善大使。可仍然有人质疑他参与兰巴达号的目的究竟何为。决定参与计划的社会名流少之又少,罗伯特尼克森因此获得了赞誉。此时的罗伯特正在看非洲大陆遗弃的最新报道,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兰巴达号在近月轨道上安静的徜徉。

    听到训练暂停的消息,鲁晓晓回到休息室,正巧碰到室友艾丽莎。

“要提前了。” 艾丽莎瞪大眼看了一眼鲁晓晓。

“咦,真的?”鲁晓晓有些意外。

“好几个分部的人这么说,我刚听的。”

    “为什么?”

“据说是因为地球那边的废田事件,就是今早新闻,跟你说过的——”说着指向屏幕上的滚动新闻。

“可以出发了。”

“千万别点到我头上,我的上帝。”

“为什么不去?”鲁晓晓试探性的问道。

“说这一艘船可能有去无回,我看还是等下一批好了。你看见没有,兰巴达号还安装了武器系统,说是什么‘以最坏的打算准备抵御一切不可知的力量’”她继续说,一边吃着炸虾。

“恩…不管那个…兰巴达号是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部分。”

“那又怎么样?“艾丽莎把酱油汁倒在一个小碗里。

 “如果计划打了水漂,那将近9年的建造还有…前面的研发…全都没了。”

“说实话,那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 把芥末放在一个小蝶里,用虾肉摸了一抹,继续说道:“要不是一群白痴在那里没日没夜的搞这东西,咱们还不是能回地球上去——哎,不过回去也没有好日子。”

鲁晓晓情绪有些激动;”跟这些没有关系…我必须上船!”

被鲁晓晓一惊,艾丽莎过来安慰。这时屋内墙体屏幕出现了一个声音“3189号邮件请查收” 鲁晓晓讲一句:“念。”一个柔和的声音传了出来:

3189号鲁晓晓:

您在本次意大利溶洞训练中表现优秀。考虑到竞争者过多,名额有限。

遗憾的告知3189号的登舰申请被兰巴达号委员会驳回。

祝您未来顺利。

兰巴达星舰委员会

鲁晓晓腾紧紧咬住双唇,突然腾的一下站起来冲出门外。

基地某个宴会厅里,大型显示屏正在播放队员在月球静海训练场的画面。康纳穿着紧身太空便服,英姿挺拔。其他前来参观的军官、教练、官员、投资人都被他比下去了。大家实时观看最后一批宇航员测试训练。康纳和来宾一番寒暄后径直走回办公室,路上的士兵和舰员纷纷行短促有力的军礼。

一阵敲门声。秘书打开门一看,正是鲁晓晓。

“您好,我找舰长。”

“抱歉,舰长正在开高级别会议。有任何事情可以像咨询委员会报告。”

“可是——”

“没有可是小姐,抱歉。”

被拒之门外鲁晓晓来到星舰委员会办公室,正巧撞到联合国大使罗伯特尼克森,罗伯特尼克森做派绅士,跟电视上经常出现的样子一样,鲁晓晓说;“不好意思大使先生。”罗伯特尼克森微笑了一下说道:“你好,鲁晓晓,我记得你,咱们在地球上见过。”尼克森微笑着看着鲁晓晓:“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么”鲁晓晓紧张地咽了吸口水,她觉得这可能是她唯一的机会了:“大使先生,我表现优异,成绩无可挑剔,我的梦想就是登上兰巴达号。但是却被兰巴达号星舰委员会拒绝了。”鲁晓晓顿了一下:“我觉得我有资格成为兰巴达号舰员。”

尼克森笑了笑,跟她说会跟委员会询问下情况,随后就进入了办公室。

在指挥大厅里,康纳收到一份报告,领航员在月球静海基地受伤,不能参加任务了。康纳思来想去,眼睛在名单上来回扫射,最后定格在一个的名字上。尼克森进来看到康纳手上的名单,康纳顺手把名单放进了柜子里。

鲁晓晓走在路上接到一个电话。鲁晓晓深吸一口气一看,顿时失望了,来电嘟嘟的报个不停,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起了收发器。

“最近怎么样,晓晓?”鲁晓晓父亲冷峻的外表在屏幕上显的不那么咄咄逼人。

“还好,没怎样。”鲁晓晓挤出一丝微笑。

“没怎么样是怎么样——你桌子上是什么?”

鲁晓晓下意识的把印有兰巴达号预备役水蓝色徽章的衣服挡住:“没什么。”

鲁诚脸色阴沉了下来:“我已经接到基地电话,你的任务资格被取消了。”他迟疑了一下,“回地球吧,回家来,回爸爸这——”

鲁晓晓低着头,久久坐在寝室里,视窗正对着漆黑天空中时隐时现的兰巴达号。父亲没有通知鲁晓晓,派出乘务飞船,接回鲁晓晓地球。一艘小型飞船像蚊子一样落在阿基米德环形山脚下,舱门刚打开,鲁晓晓的通话器就响了。她有气无力的穿上太空服,像是快要病倒一样,刷地打开气门,出来往飞船走去。就在要上飞船的时候,鲁晓晓接到一条信息。

她突然间兴奋地手舞足蹈,猛地一跳。月面灰尘扬起一条教科书般规则的抛物线。

“我可以登船了!”

月球近地轨道。兰巴达号即将启程,人群欢呼雀跃。在休息舱里,鲁晓晓对着漆黑的月球星空下一弯地球,十分兴奋,冲着直播人群使劲的摆手。三个牵引飞船喷出深蓝色的射流,缓慢、不容置疑地将兰巴达号飞船推离近月轨道。这时大屏幕上人群骚动起来,能看到两个带鸭舌帽的青年架不住群情激昂,激动的晕倒。巴黎、北京、圣保罗等等地球上各大城市的市民,月球聚居点上的居民,在这一刻,目光都注视到着箭在弦上的兰巴达号飞船。尤友走过来安抚兴奋的鲁晓晓。

舰桥指挥区,健壮有神的康纳船长,眼神坚定,向飞控员点了点头,飞船启动。引擎火焰喷射,飞船尾部如同长出了一朵饱满的花,悄无声息又迅猛的绽放,向深空飞去。

-完-
科幻作品
飞向柯诺星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细腻的文笔与恰到好处的人物行为反应,是本文的长项。 这样的问题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已见过,它在于:作者认为读者如果没看到完整的设定,就无法读懂自己所写的故事。 背景设定方面的内容在文中挤占了过多的篇幅,导致其余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压缩,本应属于主角搭上飞船而做出努力的高潮部分几乎被砍得一点不剩,是最为遗憾的地方。 而且也能看出,这个部分其实更像是一部宏大小说的相当于“序章”部分,本身难以算作一个完整的故事。

2017-11-07 16:32 凉猫 ——

文笔老练,文字极具表现力,行文自如流畅,可读性强。不过在收尾时显得仓促,主人公能否登舰本应是全文的主要冲突所在,却草草收场,未免显得虎头蛇尾。这只像一个开头,而非一个完整的故事。

2017-10-17 21:40 匿名 ——

语言很有表现力,在我看过的参赛作品里真的算是非常棒,节奏编排很明显是用心了,不像业余所作。优点不必多说,希望作者能继续努力。

2017-10-08 14:06 刘雨曦 ——

作品文笔细腻,带有女性作者特有的感性色彩,也因此塑造出了能让人留下印象的人物形象,这一点值得肯定。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在相关科技知识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只是整篇文章矛盾冲突的设计和作者想要表现的主旨思想之间,似乎并不能有机统一。于是导致不少地方在作者看来可能别有深意,但在读者看来,只是臃肿累赘的闲笔;而读者期望看到的一个好故事,却没有出现。

2017-09-22 16:19 匿名 ——

这篇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缺少了戏剧冲突,飞向柯若星中克服的困难和转折本来是很好的素材,但是却用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就搞定了。闲笔过多,插入了很多线索,比如有好事者死在了飞行器中等等,但最后发现和作品主旨无关。

2017-09-13 20:06 张旭 ——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赞拉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登录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