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3月26日 科普时报

Image title2018年6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在武汉培训班授课

□张志敏 邹贞 陈玲

2019年初,《流浪地球》在全球成功上映,为国内科幻科普创作界注入了新动力,也再次表明了高水平的科普科幻原创是支撑科普产业和科幻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作品创作而言,作家是创作的核心要素。从这一意义上说,繁荣科普科幻创作,除了要不断改善外部创作环境,更需要加强创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创作水准,扩大创作人员基数。

2017年以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连续承担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科普文创”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实施“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在实践中探索青年科普科幻创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敏于发现

培养人才,首当其冲是发现人才。这就需要有伯乐从亿万青年人中觅得有创作潜力的“千里马”。为了发掘、吸引对科普科幻创作感兴趣、有热情、具备潜力的青年人,科普文创项目在“点”上和“面”上同步撒网,广觅良才。

在“点”上,文创项目将目光对准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城市,尤其是具有良好创作氛围和基础的地区,依托地方科普作家协会、高校等开展高级创作培训班,通过这一窗口遴选人才。2018年,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开办了7个高级培训班,向已发表过作品或有成熟创作构想的青年人才敞开大门,100余位青年创作者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培训对象,接受了科普科幻创作的理论培训和创作实践训练。

考虑到“点”上的培训覆盖城市有限,在“面”上,文创项目放开眼界,把人才发掘的网撒向更广泛的社会人群。项目设计了“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创作大赛,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遴选优秀短篇科普科幻作品,以优秀作品为线索寻找有潜力的创作者,并将其纳入文创项目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持续跟踪培养。

此外,项目还在全国多地的高校甚至中学开展初级创作培训,吸引高校科幻社团成员、大学生、中学生关注科普科幻创作,鼓励他们走上创作之路。

精于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普科幻的文本创作具有典型的实践性,创作主体既需要理论涵养,又需要创作实践锤炼。因此,如何培训有创作潜力的青年人才,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水平,成为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

大方向来讲,培养创作人才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特别是高级培训班的讲师配备和课程设置需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邀请科普科幻创作的研究者、评论家进行理论讲授,也要邀请高水平的创作者进行创作经验分享。同时,要设计好创作实践环节,让青年人能够得到老师课上课下的有效、持续指导,完成作品创作与打磨,在练笔过程中提升创作能力和水平。一次优质的培训需要兼顾学员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帮助不同层次的青年新人在科普科幻创作的道路上扬帆起航,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创作目标。

不少学员表示,高级班除了具备培训功能,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组织,在这里,他们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孤军奋战的苦恼,也可以帮助他们摆脱止步不前的迷惘甚至难以为继的一筹莫展。团队给予他们信心,并支撑、促进他们不断成长。

贵在坚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普科幻创作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短期内难以见到异常明显成效,因而贵在坚持。

科普文创项目的“坚持”是由内而外的。一方面,中国科协秉承“繁荣科普科幻创作、培育科学文化人才”宗旨,已连续三年资助该项目,不断扩大受益面、培育品牌、滋养科普科幻创作的社会土壤。目前,项目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2018年开始,四川、江苏等地开始举办类似创作人才培训活动。另一方面,项目十分注重既往学员的持续培养和团结引领,内生出优秀人才滚动培养机制。例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吸纳了2017年和2018年的优秀青年创作者,并组织他们参加“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创作活动,积极联系出版平台和评奖平台推荐学员及作品。下一步,项目还将择选精英创作者,与知名科普科幻作家一对一结对进行长期、深入、个性化指导,在科普科幻创作之路上,将他们扶上马再送一程。

总之,科普科幻创作人才的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科普文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将继续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人才,以精准的课程培养人才,并通过持续跟踪培育,切实加强我国科普科幻创作队伍建设,提升原创水平,为我国科普科幻事业发展筑好源头活水。

(张志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邹贞: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陈玲: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科普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


关注科普中国官方微信
评委团队
组织机构
协办单位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高校科协联盟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媒体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科普创作》

联系方式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善霞

电话:010-8489780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邹贞 李姗姗

电 话:010-62103257

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

扫一扫看手机版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