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到了这位作者的文章,虽然与常规的科普文形式完全不同,但平实的语言叙述中,却又能打动人心,让读者也对文中的患者牵肠挂肚。希望作者可以在以后的作品中对某种病症做更详细的科普介绍,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科普目的。
2019-09-06 10:29 匿名 ——
文中对老陈既往病史及术前沟通环节描述详细,涉及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科普性。相比之下,对重点话题“肠瘘”的介绍略显欠缺。
2019-08-29 09:23 匿名 ——
标题是《我与病人“战瘘”的日子》,实际更像《我与老陈“战瘘”的日子》,文中老陈贯穿全文,作者试图以医生的视角通过对老陈治疗过程的描述,但文中有些叙述显得赘余,如文中一整个段落对医生和患者家人沟通的叙述,与肠瘘毫无关系,建议删减,增加过少的对肠瘘症状的描述。
2019-08-23 08:48 匿名 ——
文章通俗易懂,对于鼻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也介绍的比较清楚,以“土法治病”案例引出主题也使文章更容易阅读。缺点是文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科普内容有些割裂,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019-09-01 01:05 匿名 ——
本文作者是专业人士,因此此文对于鼻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的表述都很到位,也有可信度。但是本人觉得读了此文可能会得出土方治病皆不靠谱的结论(当然作者并没有这么直接表述过,但读后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认知),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即使曼陀罗作为治疗鼻血的土方是不管用的,甚至会带来严重副作用,但也不宜得出土方治病不靠谱的结论(尽管土方治病的大多数效果存疑,甚至有风险),因为这是一个有待一一验证的科学问题。
2019-08-30 22:48 江世亮 ——
全文由一位11岁的小男孩误食曼陀罗引出土方法治疗鼻子出血的危险性,进而分析鼻子出血的病因、处理方法以及作者的建议。逻辑严密,科普效果明显,但文章主题究竟是土方法的弊端还是鼻子出血呢?若是能注意主题的明确就更好了。
2019-08-26 16:24 吴一波 ——
文章用小男孩误服曼陀罗的案例生动开场,接着介绍了鼻出血的原因、如何处理鼻出血、如何预防鼻出血,逻辑清晰,科普性较好。
2019-08-23 10:40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