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题材不新颖,主题也陈旧,但是作者对残酷场面有着惊人的描写能力。而这些描写不是恶趣味,直接服务于主题。作者选择了复杂如《云图》的结构,并且体现了把控能力。
2019-09-29 15:55 郑军 ——
本文的节奏,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大卫 米切尔的《云图》,通过几个看上去不相关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故事,构造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作者很好的把握了节奏,能够在最需要切换场景的时候,把最重要的疑惑解答开来。压迫带来痛苦,痛苦带来防抗,纵然如此,可只有爱和善良才能最终达成和解。人类永远善于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他人,对于自己害怕的事物总是希望毁灭,而这最终会带来我们人自己的毁灭,而通过拉长时间线的方式让我们更能体会到这样一个故事的沧桑和无奈。最后的留白,更是留给人们一种希望,去改变这个世界
2019-09-22 00:11 匿名 ——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其实讲了三个故事:“我”和“我”的好兄弟们的故事、机器艺伎阿黛尔的故事和奴隶解放运动中女英雄阿黛尔的故事。这三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各不相同,但彼此关联,而且表达了共同的主题:关于反抗与救赎。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是人还是机器人,只要是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种群,当他们承受的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选择反抗。但群体与群体之间不断的争斗最后只会两败俱伤。因此,在用仇恨报复仇恨和用爱化解仇恨之间,或许只有后者才能使双方的灵魂得到真正的宽恕与赦免。
2019-09-14 23:55 匿名 ——
故事推进的节奏和手法都很成熟,不过在现实世界的这条线略过的东西有点太多了,因此刚转换到现实世界时看着有些突兀
2019-09-20 23:19 匿名 ——
开篇部分打磨细致,但后续故事略显不足,构思的新颖需要精彩的情节来推动。
2019-09-19 12:13 匿名 ——
文章类型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关,这是一个经典而不过时的选题。作者巧用“双塔”设定,让虚拟世界的卡卡和蓉蓉的故事饱满,让虚拟世界的优势得以体现,仿佛《西部世界》。“明美”的父亲,先是丧失意识,再去世。文章结尾有一位水母老渔夫,可能是以老先生为原型的NPC,也可能是老先生的意识转移到了天堂岛,值得回味!
2019-09-15 10:32 匿名 ——
这样的篇幅写成两条故事线很不讨巧,导致人物刻画不饱满,情节描写不突出,故事再精彩也会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功底所在,这篇不算优秀也不算差,但读者受众不会太多,建议注重重心把握,以主故事打动读者,辅故事缩短带过,甚不要过多为辅故事人物施加复杂感情。本篇会是作者通向成熟作者的一个小过度。
2019-09-14 11:00 李雷 ——
典型的科普+科学文章。全文前半部分轻松活泼,前导文字还是比较有代入感。后半部分就是严谨的光遗传小综述,比较专业。总体看来是科学内涵十足,如若后半部分的行文如何能再不那么生硬将更好。
2019-09-24 00:41 匿名 ——
本文主要讲述了光遗传技术作为光敏蛋白和遗传工程的结合,不仅可以通过五彩缤纷的荧光蛋白点亮大脑,观察大脑的神经活动,还可以让视网膜坏死的盲人重见光明。开头引用蓉蓉患色素性视网膜炎的案例,从而引出光遗传技术的主题。从当年下村修发现水母中的荧光蛋白说起,详细介绍了光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华裔科学家潘卓华的研究,论述了光遗传技术的能耐之大。参考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文章的科学性强。多用设问句,循循善诱,引导读者。结尾表现出作者对光遗传学研究深入发展的期待和信心,升华主题。不足之处为文章篇幅较长,下半段专业术语多,词句生涩,读者较难阅读并理解。
2019-09-15 16:04 匿名 ——
介绍了光敏感通道蛋白对治疗眼疾的前景,引用详实,这也代表着通俗性较差,科普效果不佳。
2019-09-14 23:33 匿名 ——
文章科学性较强,很好地从小处着眼解释了光遗传及其学术发展过程。作者想通过蓉蓉的病引入光遗传,是比较好的方法,但在文章发展过程中,”蓉蓉“的身影几乎消失,可以说在整篇文章中,这种手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让读者”出戏“。
2019-09-13 16:47 匿名 ——
虽然情节上属于一个相对守旧的研发新科技,拯救人性命流程,但作者文笔老道刻画细腻,仍然为故事的引人程度增添了不少分数。而且,能够给人以希望的科幻故事,向来都是很美的。
2020-11-09 14:44 巨星海 ——
通过对话来透露技术设定和故事背景,而不是在故事开头一股脑倒给读者,这个做法已经强过大部分写作者了。不过故事桥段偏于老套,降低了故事的可读性。
2020-11-05 13:58 匿名 ——
这一篇作品非常有趣,其虽然与人工智能有关,但是其立足点在于平常的生活,以及现实的科学原理及想象。尽管故事中没有多么复杂的冲突,但是其可读感依然很高。
2020-10-18 00:30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