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23:27

5074

刘忠范:研究真兴趣,静心做学问 ——专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院士

【摘要】人物简介: 刘忠范,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获评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人物简介:

刘忠范,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获评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9)、“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09)、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2013)、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发表学术论文5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撰写的《纳米技术与人类生活》被收录在小学课本中。

“研究的乐趣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本身。”刘忠范院士在刚回国时,对其学生说道,“因为过程当中隐藏着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目标,这也是科学家们乐此不疲的奥秘。”

或许,这也可以解释刘忠范院士从始至终所坚持的学术作风,以及对科研的执着精神与态度。


前30年“兴趣、机遇、选择”

1962年冬天,刘忠范院士出生在吉林省九台县的一个偏远农村,其父母是典型的农民,用刘忠范院士自己的话说,就是斗大字不识一个。

然而,经济的贫困并没有成为阻碍刘忠范院士对学问知识的追求,而这,也得益于母亲的支持、自己的兴趣、老师的助力等因素。

1979年,作为唯一上榜生,刘忠范院士考上了现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的吉林工学院化工系。

这让刘院士有了最初的兴趣和爱好,有了选择和追求的方向,这也是他接触科学的起点。而对科学的研究,从此开始。

1984年,作为国家教委公派的第三批赴日研究生,刘忠范院士来到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就读。

之后 ,刘院士选择去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日本国立分子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遇到了可能是改变了刘院士一生的两位恩师:藤嶋昭先生和井口洋夫先生。

在自述中,刘忠范院士说道:“日本留学期间,我很幸运地遇到了藤岛昭先生和井口洋夫先生。严格地讲,这种幸运完全得益于我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的选择。”

藤岛先生是现代光电化学奠基人之一,早在研究生时代就发现了 “本多-藤岛效应”,开启了光电解水制氢、光催化等半导体光电化学新时代。

也是藤岛先生带领刘忠范院士进入一个此前从未接触过的LB膜领域,并成为该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

事实上,藤岛先生本人并非LB膜专家,他自己也从未参加过该领域的国际会议。

但是,其过人之处在于能够及时地点拨和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并能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下去。

他给了学生非常大的自由探索空间,但是总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 鼓励你不要气馁,坚持下去。

在长达五年的合作之后,刘忠范院士和藤岛先生的关系亦师亦友。虽只相差20岁,但藤岛先生对待刘忠范院士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刘院士于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得到消息,我第一时间通知藤嶋先生,希望把这个好消息传达给我最信赖的恩师。后来我发现,我的师兄弟都知道这个消息了,原来,是在接到我的电话后,藤嶋先生挨个打电话通知,就像是自己孩子的喜事一样,‘普大喜奔’。”

尽管藤岛先生非常“钟情”刘忠范院士这位弟子,但他并没有阻止刘忠范院士的下一次选择,即在日本国立分子科学研究所跟随井口洋夫先生,研究蛋白质的变性结构与导电性的对应关系。

在这里,刘忠范院士获得了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勇气,奠定了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基础。

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后来他闯入了纳米科技领域,再后来又走进了纳米碳材料研究的大门,无不源于此。


31岁归国,新的学术追梦之旅

1993年6月,刘忠范院士回国。在回国前,还发生了两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事实上,在回国前刘忠范院士已经考取了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Adam Heller教授的博士后。

然而,美国大使馆并没有给他签证,原因是怀疑他有移民倾向。即使藤岛先生亲自去大使馆做担保,都没有同意。

这是促使刘忠范院士回国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在于当年北大化学系蔡生民教授的屡次邀请。

“有一次,蔡先生来日本找我,他乘坐的新干线出了问题,半夜才从东京到达岗崎。”刘忠范院士说道,这令其十分感动,并毅然决定回国。

刚回国的刘忠范院士初到北大仅仅是一名讲师,但只做了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的讲师、两个月的副教授、之后的教授,刘忠范院士在日本的科研积累让其在职位上发生了快速的变化。

此外,还有另外一件事,令刘忠范院士永生难忘。

在刘忠范院士回国之时,井口先生和藤岛先生送其一卡车先进的仪器设备。“我怎么知道是一卡车?因为他们送给我的仪器是由国家科学考察团的船从日本运到青岛,再由北大派车从青岛运回来的,正好是一卡车。”刘忠范院士说道。

这些仪器,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成为之后刘忠范院士继续开展所热爱的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


工匠精神让刘忠范院士在2008年毅然进军石墨烯领域

在日本多年,对于刘忠范院士本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影响最深刻的,是日本的工匠精神。

对此,刘忠范院士说道:“日本的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做技术、做学问最缺乏的。我们要把一件事做好,并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所不能做到的。”

这是刘忠范院士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其从始至终对待学术的态度。

也正是这种工匠精神,让刘忠范院士在2008年毅然跨入完全不熟知,但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各国科学界炙手可热的新材料的石墨烯领域。

2004年,石墨烯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首次获得,是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同时拥有非常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力学强度的材料。

因为其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短短几年,石墨烯就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材料。

据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院士的学生张锦教授介绍:“当时刘院士花了很多时间到全世界去考察,听牛人讲报告,最后,在2008年下决心带领团队做石墨烯。”

就这样,刘忠范院士带领团队,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再次发现新目标。

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石墨烯技术已经达到什么水平?

对此,刘忠范院士认为,中国的石墨烯研究处于第一方队,是毋庸置疑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搞石墨烯研究的队伍最庞大,参与的企业最多,在石墨烯领域所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在数量上都已领先世界。”刘忠范院士说道,“但是真正原创性、突破性的成果非常少,除了个别点上,我们是领先的,比如石墨烯薄膜制备。”

当前,我国的石墨烯研究存在太多急功近利行为,很多都是短平快的粗放型研究和概念的炒作,市场也非常无序。

并且,多数企业是为了炒作石墨烯而一拥而上的小作坊式的企业,没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来支撑真正的石墨烯产业化研究。

此外,就算是在国际上,石墨烯的应用目前也处于探索阶段,它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但,石墨烯需要找到一个非它不可的用途。

“只有我们集中精力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找到非石墨烯不可的领域,并做出高端产品,石墨烯才有更广阔的领域。”刘忠范院士表示。


2018‘研发代工’提案 充分调动中国近9千万科研人员积极性

然而,基于当前中国小作坊生产的现状,以及国外大公司每年上百亿美金研发投入,刘忠范院士认为,长此以往下去,咱们是干不过人家的。

在经过深入的思考之后,刘忠范院士认为,这是组织形式的问题。因此,在今年两会上,刘忠范院士正式提出了“研发代工”模式。

何为研发代工?

对此,刘忠范院士解释到,研发代工,即企业提出研发需求,科研工作者给企业打工做研发。要知道,企业最懂用户需求,那么,经企业所提交的技术需求,则肯定是市场需要的,这就很容易让技术真正的落地应用。

此外,科研人员除了研发技术之外,并不需要去做市场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则交给企业,双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利益方面,刘忠范院士则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企业给科研人员提供研发经费,并将之后的市场份额分给科研人员。其二,则是科研人员研究出来的技术专利,则全部归属于企业。

这样,科学家和企业共乘一条船,全程利益捆绑,则有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之初的包产到户释放了8亿农民的活力和积极性,我想,研发代工则会调动将近9千万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会让科学家们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让中国的企业更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刘忠范院士坚定的说道。

当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研发代工的伙伴关系,正在全力推进石墨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对此,刘忠范院士还开玩笑的说:“以后你们再次见到我,也许我也在福布斯首富榜上了呢。”


结语:技术创新才是王道

刘忠范院士作为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也对我国当前的现状提出了深深的担忧。他认为,当前中国过度重视模式创新,轻视了技术创新。

何为模式创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商,就是模式创新最成功的一个。将线下消费转移至线上,天猫双十一创下了超2000亿的成交额。

然而,“虽然模式创新能够带来GDP的增长,但技术创新才是立国之本。”刘忠范院士说道,“中国很多企业都在做模式创新,甚至连技术研发的组织都没有。”

轻视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教训,是非常沉痛的,也正因此,重视技术创新,真正的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欢迎你来2023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

指导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

主办单位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中国发展服务中心

特别支持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

协办支持单位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重庆科普作家协会、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河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青年之星微信公众号

大赛QQ群:852071761

发表评论

遵守互联网相关法规,理性发言!

点击我更换

指导单位

主办单位

特别支持单位

协办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