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作品
秸秆妈妈的穿越之旅
得票 459 阅读 5918 评论 1
目录

生命的又一次轮回开始了。我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下,茁壮的成长。经历了幼年、童年、青年、中年、晚年的人生历程。我的家族成员很多,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族人是怎样才能正确的实现我们的穿越之旅呢?

秸秆妈妈穿越了,变成了烟雾,之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最高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一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平时高出了三倍,对人体的眼睛,鼻子,咽喉刺激较大,极易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会导致支气管炎的发生。

作为秸秆家族,首先会考虑到农民伯伯春耕的困难,原因在于我们铺满了整个大地成了他们播种的障碍,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啊。于是,我们族人组织了一场环保大会,各个家族来了很多代表,有蓖麻家族,有向日葵家族,还有德高望重的杨树家族。会议的名称叫做“秸秆妈妈的穿越之旅”,主题是绿色,环保,低碳。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首先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让人们正确认识环保的处理秸秆的方法。但我认为文章所提供的角度非常不适合。虽然看似是一篇童话风格的文章,实则不适合低年龄的儿童阅读。文章中多次出现“大型收割机过去后我们忍受着身体的摧残但非常开心”,“讨论如何帮助人类处理秸秆妈妈的身体”这种不适合的内容。另外个人认为,把什么事物都看做是生而为人类服务的这种观点太过狂妄,我无法接受。

2017-11-07 21:20 匿名 ——

科普作品中的比喻既要形象生动、也要准确恰当。从植物学角度看,土壤作为种子的“爸爸”,这个比喻并不恰当。“蚂蚁阿姨”上餐,实际中,种子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不依靠蚂蚁。还有“蚯蚓哥哥”的“军事化管理”,“土壤爸爸”的“60英寸电视”,这些与主题无关的比喻都会给读者造成迷惑乃至误解。

2017-11-04 16:18 匿名 ——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秸秆产生以及再利用保护环境的过程,按照倒叙的顺序来介绍,先介绍了秸秆的燃烧产生的问题,再介绍秸秆产生的过程,最后在写到秸秆的环保利用,前后呼应。采用拟人的手法,将秸秆细化,更使读者产生亲近感,同时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在亲切的文笔将环保意识带入到读者心理。

2017-11-03 14:31 匿名 ——

本篇采用拟人化的故事视角叙述了秸秆的一生,在经历不同身份的转变之后将生命的延续托付给了人类的过程。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互相转换,个体和群体的交错出现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障碍,故事情节上衔接不够自然,秸秆宝宝一开始就懂得非常多的微量元素的吸收需求到后面的学习法术又突兀的叫来时间大老爷以及最后秸秆妈妈的托付不够水到渠成,有生搬硬套之感。且在人物设定上有些牵强,建议作者对作品的阅读受众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从而使读者获得更好地1阅读体验

2017-10-23 00:20 匿名 ——

看这篇名为”穿越“的文章,我也产生了”穿越“之感,因为我难以理解作者为何要采用一套贴近儿童,而且是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儿童的欣赏和理解水平的称谓,这样有更利于把种子发芽,成长,抵抗害虫,成熟等过程讲清楚吗?我不能认同,而且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一个小三以下的儿童吧),讲述的内容却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更不用说其后愈演愈烈的称谓的混乱。后面讲焚烧秸秆和代表大会,形式可以接受,但是文字却难掩一股陈腐气。希望作者可以多多改进,避免为了适应儿童科普而强行低幼,以及少用官话套话。

2017-10-15 23:26 高雪雨 ——

文章以拟人的手法进行写作,贯穿行文,形式有一定的创新。然而具体的语言表述和衔接较为生硬,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7-08-27 12:00 吴一波 ——

点赞拉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