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作品
我们高中的每一天
得票 391 阅读 4102 评论 1
目录

应南期是半个国学小百科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在故事中穿插科普,形式较为新颖,有趣味性。但科普内容简单,不够深入,故事较为生硬,而且第二篇中的国学内容较为突兀。

2017-11-08 09:48 匿名 ——

麦基有一本著名的“编剧圣经”,叫《故事》。书中提到 :“写整个宇宙,你一定是个菜鸟;写你的卧室,你必然是个专家。”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试图以一种近似单元剧的形式将科普知识穿插其中——并同时以故事情节来进行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与丰满。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其新颖又贴近生活的形式使得被传播的科普知识的实用性很高,打磨得当的话能成为优秀的青少年科普作品。 但同时本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短板——首先作为一个科普作品,文章所需要的知识必须深入浅出地进行详细透彻的剖析与透视,单是由对话形式的数行文字相坠来承担科普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实。建议在每一章中着重围绕一个科普知识进行深入介绍。其次作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还有进一步拿捏的空间,一是要成熟流畅地行文与塑造人物,二是要让前者与科普知识联系起来,更好的为科普服务。

2017-11-08 05:52 石冀青 ——

在《我们高中的每一天》系列的化学课篇,作者以一种青春小说似的叙事方式生动地为我们描述了一群高中生的校园生活。用公开课上的小插曲、课堂提问、课间闲聊几种方式,联系门把手、珍珠奶茶、微信消息、螺蛳粉等贴近生活的事物,十分自然地将科普的话题引入。介绍的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说也解答了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有过的疑惑,十分迎合受众的需要。但在第二段中“这个瓜皮”应该是使用了某地方言,在这样的一篇面对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文章中运用不是很合适。国学篇以罚抄陆游诗选这一小事为线索引入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小故事。但是,在应南期讲述关于陆游的小故事并把《宋词》放下后,突然念起了不知何处而来的新闻稿,而后又话题骤转讲到了对“既来之则安之”的曲解,在随后对宋文博的解释中却直接说是因为被问“为什么陆游的诗那么多”,这段的行文逻辑性是很差的,首先上下文并无明显的联系,场景的交代也很有问题,比如新闻稿的来处就并未交代,此处显得很混乱。

2017-11-07 09:01 匿名 ——

文章非常生动、有趣,凸显了作者的文学功底;通过平常高中生之间的对话就达到了科普效果,形式较为创新。但因为篇幅的限制,作品的内容有些混杂,两章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但是难以分类;我认为作者的章节和人物设置都更适合较长篇幅多章节的形式,另外章节的题目不是很准确,不能很好的概括文章的内容。

2017-11-06 21:02 匿名 ——

科普融入故事情节之中,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后一半的古典文化部分,和科普无关,明显跑题。另外,什么是国学,还属于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2017-11-06 13:09 高爽 ——

用校园故事讲科普的形式,创意较为新颖。但内容流于简单。且国学不是科学,普及国学不是科普。

2017-11-04 15:03 匿名 ——

本文精彩地描述了高中数日生活并进行科普宣传,手笔新颖。与普通的科普文章相比,本文的趣味性较强,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深刻性不足,没有将科学知识较好地融入文章当中,内容相对而言过于简单。总体来说本文在趣味性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深刻性还需努力。

2017-11-03 13:15 匿名 ——

作者的想法不错,通过讲述高中生活故事,并在其中插入科学知识,更容易吸引读者读下去这篇文章。 但文章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即为了引出科普而强行添加对话,导致故事情节不太自然,科普和故事有点撕裂。 但整体来说,这还是一篇不错的科普文章。

2017-11-03 09:02 匿名 ——

点赞拉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