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只眼睛》
第一章 松果体的前世今生
张晶    来源社团: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标...
得票 447 阅读 4398 评论 1
先看评语
· 文章从科学、宗教、哲学等多角度入手对松果体进行探讨,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对机理阐释深入。然而紧凑有余,轻松不足,读者阅读时难免感到艰涩难懂。 · 首先本文作为一篇介绍性质的科普文章是比较优秀的。 不管是 “第三只眼睛”的标题还是开头有关二郎神的联想,这种对松果体具象化形态的赋予使文章具有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和感染力,强烈吸引读者兴趣的同时又使人难以忘记——第一印象总是最难以磨灭,这类“当头一棒”的感性认知对于一篇科普文章是很难得的,有作者的思考的其中。文章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又有宗教与历史上的牵涉,颇有爱因斯坦拉小提琴的geek优雅范儿。 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本文虽行文流畅却过于紧凑,相当艰深——科普文章需作者大量的思考,但其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阅读者并没有作者一般的思考过程,应在行文里尽量给初次接触知识的读者以思考的喘息空间,否则初读便是头昏脑涨,思路打架。科普文章的阅读性是很重要的一环,倒不如效仿白居易,让八十老妪也应读得。 · 文章选题的切入点颇有新意,从宗教哲学等角度引入对松果体的探讨,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普文章的观点还是要立足于科学事实,对于一些未知现象的猜想要有一定的限度并标出是猜想。此外,第四章与前文衔接有些薄弱。 · 所谓的干货堆砌。光是第一自然段,就提到了四五种未经解释的科学概念。作者显然是中招了“知识的诅咒”,学习了一种知识后,就再也无法理解不懂这个知识的人在想什么了。 · 本文是一篇较优秀的科普类文章,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开头亦以二郎神入题可谓巧妙的一笔。而文章内容丰富以松果体为中心分为六章,结构清晰向读者展现了松果体的神奇之处,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 不足之处便是文章主题语言应更接地气。

  许多人都对西游记里的二郎神印象深刻,因为他的额头上长了第三只眼睛。人们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其实不然,在人脑的间脑脑前丘和丘脑之间,有人体的第三只眼睛,在医学上称作松果体。松果体是由原始脊椎动物的松果眼发展而来的一种内分泌腺体,在高等脊椎动物中,为一卵形小体,位于间脑背面。人的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蜂蜜脑上腺,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长5~8mm,宽3~5mm,重120~200mg,是灰红色、类似于豆状的椭圆形小体。

  很多人不相信松果体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觉得很不可思议,但研究证明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早已绝灭的古代动物头骨上就存在第三只眼睛的眼框。后经过一番研究表明,不论是龟鱼鸟兽,还是人类的祖先,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只不过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并隐藏起来,成为了我们所谓的松果体。人的肉眼也像照相机的镜头起对焦、采集光线的作用,而松果体却是像照相机的CCD或底片起真正感光成像的作用。人体的松果体在儿童时期比较发达,但到7岁以后开始退化。许多人认为这是我们的生物学第三只眼、“灵魂的座位”、“启蒙的中心”。

在历史上,松果体曾是一个深具神秘感的腺体。最早对松果体进行描述的是古罗马医学家与解剖学家盖伦。他解释了松果体名字的来历(与石松的果实大小与形状相似),并从医学的角度描述了它的功能。后来,古代晚期的波希多尼、梅修斯等人提出了心理的脑室定位说,认为各种心理机能定位于不同的脑室,头部前面的脑室负责想像,中部的脑室产生理性,后部的脑室负责记忆,居于间脑顶部的松果体从此与心灵发生了关系。经由中世纪奥古斯丁等人的改造,生理学的松果体又附上了某些神秘的机能,成为了规范人类的心灵的场所。再后来,一些人利用解剖学证据,认为松果体是人类退化的“第三只眼”,甚至被人为地附上了宗教的意义。

笛卡尔选择松果体作为身心交互的场所,并不只是看中了这个腺体的神秘性。他在《论灵魂之情》中给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有趣的论证过程。他认为人的器官大都是成双、对称的,脑部的其他器官也都是成双的,比如人都长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但为什么在同一瞬间,人却只有一种稳定的、简单的想法呢? 是什么使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两幅图画、耳朵所听到的两种声音,合成了一体?笛卡尔认为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脑中唯一不成双成对的松果体,正是它将这些感觉和谐地汇聚在一起。从其中我们可以简要地看出笛卡尔的身心交感思想,以更深一步了解他对“心灵如何被感知”的回答。

松果体即道家所谓的天眼,佛家言识海,亦称天眼证智通。若练功有成,便能观人气色,透视人体,预知祸福,预测未来,照佛家所说,既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远近,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一切现象都能明见。在很多佛教画像及雕刻中,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三只眼的情况。古今中外的文明与教派都热衷于研究松果体与第三只眼、天目。在许多古老文明的神像、祭司的面具上,或印度的佛像,道家的神像上在额头的部位都不约而同地刻画者这一只眼睛。各种信仰与宗教也都有相似的标志来表现神的全视之眼。

世界各大宗教、文化与传统信仰,都有文献探讨松果体。纵观人类历史记录,松果体曾经被作为人类精神启蒙的象征代表,自古以来它又称神秘的第六脉轮或第三眼,是知识与大智慧之眼,它是整个历史的神圣象征。有人说,松果体具有预见未来的作用,目前尚未被定论。但它确乎是一种古老智慧的集大成者。


-完-
科普作品
第三只眼睛
| 目录  (共6章)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文章从科学、宗教、哲学等多角度入手对松果体进行探讨,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对机理阐释深入。然而紧凑有余,轻松不足,读者阅读时难免感到艰涩难懂。

2017-11-08 10:05 匿名 ——

首先本文作为一篇介绍性质的科普文章是比较优秀的。 不管是 “第三只眼睛”的标题还是开头有关二郎神的联想,这种对松果体具象化形态的赋予使文章具有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和感染力,强烈吸引读者兴趣的同时又使人难以忘记——第一印象总是最难以磨灭,这类“当头一棒”的感性认知对于一篇科普文章是很难得的,有作者的思考的其中。文章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又有宗教与历史上的牵涉,颇有爱因斯坦拉小提琴的geek优雅范儿。 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本文虽行文流畅却过于紧凑,相当艰深——科普文章需作者大量的思考,但其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阅读者并没有作者一般的思考过程,应在行文里尽量给初次接触知识的读者以思考的喘息空间,否则初读便是头昏脑涨,思路打架。科普文章的阅读性是很重要的一环,倒不如效仿白居易,让八十老妪也应读得。

2017-11-08 05:54 石冀青 ——

文章选题的切入点颇有新意,从宗教哲学等角度引入对松果体的探讨,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普文章的观点还是要立足于科学事实,对于一些未知现象的猜想要有一定的限度并标出是猜想。此外,第四章与前文衔接有些薄弱。

2017-11-07 17:16 匿名 ——

所谓的干货堆砌。光是第一自然段,就提到了四五种未经解释的科学概念。作者显然是中招了“知识的诅咒”,学习了一种知识后,就再也无法理解不懂这个知识的人在想什么了。

2017-11-06 13:27 高爽 ——

本文是一篇较优秀的科普类文章,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开头亦以二郎神入题可谓巧妙的一笔。而文章内容丰富以松果体为中心分为六章,结构清晰向读者展现了松果体的神奇之处,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 不足之处便是文章主题语言应更接地气。

2017-11-04 15:53 匿名 ——

选题和文笔俱佳。但要把握参考资料的可靠性,如:“俄罗斯版本的《知识就是力量》中说:大脑将宇宙中的能量汇集起来,而身体与地面振荡保持一致。所以,松果体能够从宇宙获得超凡的想象力,将其化作神经冲动,到达丘脑下部。”——这种说法就不够严谨。 而且,一些将宗教内容与科学内容划等号的说法也要慎用。如:“松果体即道家所谓的天眼,佛家言识海,亦称天眼证智通。”

2017-11-04 15:09 匿名 ——

文章以第三只眼为题,非常巧妙地吸引读者去阅读。文中的有大量的研究史实和证据。整体来看是一篇不错的科普文章。文章的书写风格还需要再通俗化,使用的语言还需要减少专业词汇和专业描述。文中引用了较多的传说、宗教猜想等内容,建议作者谨慎使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是现在伪科学、超自然现象研究组织较多引用和研究的领域,甚至有论文称通过脑科学研究能够证明上帝一直存在等等,如果无法很好地把握宗教色彩和迷信色彩的传说,尽量少用。

2017-11-02 10:37 匿名 ——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赞拉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登录

记住我忘记密码戳这里

登 录

没有账号点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