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2月6日


2017科普科幻创作青年论坛全程视频

Image title

上半场主持人青蜜创始人雷永青,是本次青年论坛的主要策划者,他运用年轻人喜欢的综艺节目的形式,改造了一场原本为轮流发言的严肃的学术论坛。

雷永青: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来到科普科幻创作青年论坛,首先我们很意外,今天周忠和理事长没有跟我们打招呼,临时来到我们会场,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周理事长。我是中国科普作协的会员雷永青,也是北京青蜜科技的创始人,本次青年论坛由我们一起来组织策划,大家都知道,咱们这个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是由中国科普作协承接的中国科协科普文创的一个项目,今年7月份我们正式开启之后,收到了将近500多人的投稿,有45位评委(来自科普作协的专家、作家,也有来自全国大学生社团的评委)一共给出了1400多条专业的点评,这些都同步在网上,与作者们一起来同步分享和进步。我们科普科幻创作青年论坛也是应青年之星计划而生,我们今天能来到合肥,来到中国科普作家年会上展开这样一次论坛,我觉得机会非常难得,再次欢迎大家。我们这个论坛因为4点半必须要结束,所以时间非常紧凑,主持人在这里就不多说明了。

Image title

上半场豪华的嘉宾阵容,:科普作协的原秘书长石顺科老师;科普作协的常务副秘书长 尹传红老师;科普作协的副秘书长 高宏斌老师;科幻第一轮的评委 肖汉老师;果壳的副总主编 吴欧老师

雷永青:我还是要来隆重介绍下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嘉宾,首先是石顺科老师,我们科普作协的原秘书长;尹传红老师,我们科普作协的常务副秘书长;高宏斌老师,我们科普作协的副秘书长,科普研究所理论室主任,也是今天第一轮的评委;肖汉老师,也是我们科幻第一轮的评委;吴欧老师,是果壳的副总主编,科学人的主编,也是今天下半场的主持人。在介绍完嘉宾之后,今天来到现场的还有很多科普作协的理事和会员,我就不一一介绍了。首先为大家介绍第一位创作者的代表杨枫,这是笔名,他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二年级,他也是这次科幻创作的一位优秀选手,今天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他来进行7分钟的一个演讲,给大家介绍你的创意,以及你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Image title

科普科幻创作青年论坛的现场,新老一代创作者们共聚一堂,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创作心得

杨枫:大家好我是杨枫,这次带来的作品是《毕业讲稿》,我会做一个关于创作这个小说的经历分享。我的分享主要分为灵感、科幻设定、故事与扩写展望四个部分。

首先是这篇作品的灵感,一共分为五个阶段。

故事设定的起点是我去年一月份写的《逝者如斯》,在这篇故事里,一家公司提供了“还原与逝者共度一日”的服务,也就是在《毕业讲稿》中提到的“昔日”这个系统。

二月份我看了一个日本动漫作品,叫《虫师》,它是以一个单元剧形式的叙事模式展开的,讲述的是一个虚构的职业,在这个职业视角下的奇幻世界的冒险。看完这个动漫之后,我在想如果我把我的作品也变成单元剧形式的话,这个故事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表达空间。

然后就是2016年8月份我写的《平凡的日子》,这是《逝者如斯》的演进版。这验证了同一个设定可以展开不同的故事。有了这个验证之后我就开始建造完整的世界观。有了世界观,想要讲述一个故事,还需要一个表达的命题。这个命题就由两篇作品构造出来,一篇是10月份写的《逐日者》,时我想用它来刻画一种真实的科研者形象而非刻板印象。而再往后,今年二月,我写了一篇微小说《星夜》,它讲的是下个世纪初我还活着,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两篇作品有一个共性,就是在科幻的语境下去探讨一个现实问题,然后把这些内容反观综合到一起就是《毕业讲稿》这个作品的主题,它的出发点就是构造于现实中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种新兴职业,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背景。

Image title

极富程序员画风的PPT讲解 ,文章理念清晰脉络明显加上诗意的语句,程序员玩起浪漫来不是一般人能所能轻易模仿的!

对于科幻小说而言,构造的第一步是科幻设定。从我自己的职业背景来说,如果要做一个有舞台背景的科幻设定,就需要有足够的可解读性,才能够推陈出新。因为经验问题,这个事情卡了我很久,后来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既然我是想反观我的职业,为什么不能把我的职业推向未来呢?既然是自未来反省现下,那么为什么不充分利用我的计算机专业优势来建立映射关系?这篇故事里的设定就是这样展开的。

这个图里是一个现代操作系统层次结构,操作系统会调用一些驱动程序去调用一些硬件设备, 向上层提供计算,并且向上层提供一些可开发用的接口,在上层就是我们正常用的一些应用程序,比如QQ、微信。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把最底层的硬件换成人脑,剩下的部分都采用一种完整的映射,引入一些基本的科技理论,就形成了我虚构的Dream OS系统。在这个系统上人们可以去开发一些应用程序,之后就会诞生相应的职业,这就是我在《毕业讲稿》里所写的“梦魇师”。在此之上的梦魇师,则是一种同时点了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三方面技能点的职业。有了这个职业,利用人和人的不同,软件和软件的不同,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故事。这样一来整个设定不仅足够硬核,还具备了作为舞台的条件。

最后一步就是我要写一个故事了。我刚刚提到说《毕业讲稿》的目的是塑造一种作为舞台的职业,以此反观现实中的另一种职业。更进一步,我希望它能够以小见大,以小大之辨为母题。以此基础我就引出了一个双线叙事的模式,把社会起落和家族兴衰放在一起讲。这是我设计的一个起落发展的双线,这两条线是有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可以看出来最后引向一个共同的结局。这两条线的发展容纳了两代人的悲欢离合,但这有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时间跨度太大,而我只有五千字的空间。无论是节奏感还是人物刻画都很难达到一个理想预期。但是我又不希望像一些这次投稿的作品那样去阉割一些内容,所以我最后就把问题转换成了如何用五千字来讲述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如何用有限的文字来释放出最大的信息量和力量。

Image title

《毕业讲稿》作者杨枫 向大家演示PPT,演讲自己的作品《毕业讲稿》的创意和创作计划。嗯,其实平面图就是看不到他长长略有点乱的长发。

然后我引出了三个策略,一是精准表达,二是折叠叙事,再有就是诗意化。其中诗意化不仅有助于精炼表意,还能让文字更加有力。策略1和3属于文笔问题,比较浅显。这里主要讲一讲折叠叙事,就是我是怎么布局的。回到叙事线上来,如果把个人的发展放到历史发展的潮流里面,实际上你能看到很多共性的关系。按时间顺序讲相似的故事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但是以回忆为线索就不一样了。当人追忆过往时,回忆层层叠加,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情感波动。所以我决定利用回忆的时空穿透能力,把记忆本身作为线索,我相信这样会更加动人。

这就指向了最终的叙事结构,首先从清明回忆出发,引出第一个故事,并指向另一段回忆,强化父亲的情感,同时设下一个悬念;紧接着在海岸烟火这个故事里映射另一段高度类似的回忆作为递进,同时借对女儿的刻画,暗示出父亲对母亲的印象,来丰富母亲的形象;在最后,用坠机强化叙事张力,并再次回顾前两段回忆,利用回忆中的回忆,进一步强化情感,并以正式揭露的末日影像作为时间线的收束,打破了时间顺序的片段彼此互相强化,最终形成一个三口之家的纽带闭环,把情感推向高峰。

而在世界线上,我借用了一些吴晓波式的煽动性的语言来刻画技术浪潮。这种风格与刚刚的叙事结构相搭配,刚好能够把对应关系很好地发挥出来。最后双线合并,直抒胸臆,不仅把情感带到高峰,还把这个舞台的渺小而宏达,生生不息的基调做出来了。

虽然最后女儿的未来并没在正文中体现,但是从前文中应该不难推断。这个故事到此为止,初稿4800字,第二稿5100,终稿5000不多不少。从最后的评价来看,我个人是很满意的。

Image title

插画作者LanterCat为杨枫的小说《毕业讲稿》所创作的插画作品  

雷永青:第一个环节是创作者淡定自信的演说环节,第二个环节是由作者代表采访的环节——刨根问底,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三位作者代表,他们同样也是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创作的作者,第一位是王浩锦,是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今年23岁,他的作品是《种子,来自未来》;第二位代表是王欣悦,她的作品叫《往事如书》,今年19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的大二;第三位是周杭,她的代表作品是《雪氏母》,今年20岁,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动画专业。三位作者代表都有读过杨枫的作品,你们通过读作品,对杨枫本人和他的作品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进行提问,一人先提一个问题,问题要简洁,第一位王浩锦。

Image title

三位作者代表 王浩锦、王欣悦、周杭

王浩锦:读过你的整篇文章,我感觉有一种浓浓的代码风,信息量特别大,但是条理又非常清楚,这和你的软件工程我想一定有关系,你能否介绍下这中间的关系?

杨枫:我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写代码的,软件工程写代码的规则一般的先做设计,做设计就是画很多的图,把整个的结构定义的非常清楚之后,再去写代码,我觉得这个关系跟写文章非常像,一般写小说也要写大纲,然后把大纲树立清楚之后,用某种形式把大纲写出来就成型,我觉得是很明显的一个映射关系。

王欣悦:您好,我注意到你使用的第二人称,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杨枫:第二人称有一个特点,有对话的感觉,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我在写的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是在和这个作品中的你对话的,而读者在读这个作品的时候,作者就是你,类似于有读者和作者之间一个对话的游戏,一种角色扮演。

周杭:我的问题是平时是有构思就会记下来,还是会集中时间去构思整篇,我刚刚留意到整个PPT里面,你是把一个小的脑洞开始填补,然后再填补,最后形成一部作品,这是你的写作风格吗,就是这种衍生的状态?

杨枫:我觉得是的,我的写作习惯是首先有一个类似点子银行的东西,你想到什么点子,就往这个文本银行里面丢一个,然后就是平时有一个练笔,练笔的话,就是从中间挑一两个未来也不会特别去写的东西拿出来练一练,在练笔的时候,比如写了一个开头,忽然觉得我这个故事可以再往后发展,然后你就会接着往后写,等你写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就会认真去想,怎么把它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我的一个写作习惯。

王浩锦:你是怎么设计好人物的塑造和叙事性两方面的关系?

杨枫: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关系不用特别去在意,如果你是把一个人物的形象想象的已经很丰满了,然后你给他一个舞台做起点的话,那这个人物是可以自动的去推进小说的发展的。

王欣悦:您是如何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情感的?

杨枫:这要和个人经历相关了,这篇作品里提到的父女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映射了我自己的一个经历,作品里的父女关系是对应我母子关系的,如果把这个东西放到这里面的话,把我和我妈平时的一些深度沟通放在里面,情感是很容易有很大提升的。

周杭:你是属于在现实生活中是编程的职业,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会写比较硬的科幻,硬科幻是靠着理论为基石的想法,软科幻一个是靠着脑洞和非常少,甚至是未被证实的一些理论,你觉得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前景分别如何?

杨枫:我觉得写得好看的就是有前景的,我自己不是很在乎硬和软的程度,这个作品写得时候就是我当时特别想写一个好故事,为了后面的发展,我必须把设定做的很夯实,就这点考虑,一般作者而言,都不会特别去考虑我要写软科幻还是硬科幻。

雷永青:谢谢三位作者代表提出了非常精彩的问题,我们时间有限,每个环节都非常紧凑。杨枫去年的《平凡的日子》也是获得由华为公司和青蜜一起主办的小说比赛的银奖,今年的作品还是在承接和延续的关系。科普科幻创作青年之星是一个人才的培养和作品孵化相结合的平台,所以我们在这个举办的过程中,引进了一个评审的制度,做了一个创新,让大学生科幻社团派出代表来对作品进行评审,我们一共有30多位社团评委在这过程中来一起点评作品,今天我们来到现场的有两位社团代表,他们今天会对杨枫的作品进行点评。那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第一位社团代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科幻社团,另一位是赵文杰,来自福建农林科技大学科幻社团,我知道这两位在整个的活动过程里面给了很多的点评,那我想先问一下天意,你怎么来给予这个作品点评,时间交给你。

Image title

社团评委钟天意点评《毕业讲稿》

钟天意: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科幻社团前前任社长钟天意,雷老师给了我3分钟的时间,但是给了杨枫7分钟的时间,说明科幻小说本来是个很小众的东西,给科幻小说做评论更加小众,评论跟文本相比肯定更加枯燥。

《毕业讲稿》这篇作品非常优秀,但也是一个非常破碎的作品。说他破碎并没有任何贬义的意味,而是说他的一个叙事风格,杨枫的小说传递给我的最直观感受就是破碎的。好的故事就像一把好刀,需要一个好的刀鞘来配,杨枫的这种叙事风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刀鞘。

作品中的对话我想在这里说一下。首先小说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途径,也是作者进行加密抛给读者进行解密的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大家读过这篇作品,可以数数里面出现过多少段这样的对话关系。首先最浅显得一层,是主人公留给自己孩子的遗言,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则是作者与文中的孩子进行的对话。作者杨枫利用第二人称叙事带来的便利,内聚焦在“我”身上,实现了某种附身的效果。

我们在初高中做语文阅读题的时候,老师可能会反复强调文章中的“我”不一定是作家本人。但是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希望抛开这种成见,重新审视作者与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个“我”是否是作者本身在利用自己的口来讲述一些东西。

第三层是小说,“我”与读者的对话。在这里,杨枫向每一位读者提出了问题,即请大家来扮演女儿的角色,来倾听毕业讲稿。

第四层就是文本之外,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这里面作者究竟想说什么,想要读者听到什么,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这种互动能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默契,值得我们思考。

另外就是《毕业讲稿》作品本身的魅力,从文学的角度的来说还未必能完全实现。因杨枫在刚才PPT里提供的思路,是一个典型的程序员思路。如果一个读者对天文学、物理学完全不了解不感兴趣,像刘慈欣的《朝闻道》《微观镜头》这样的作品可能对他就是索然无味的。所以科幻小说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文本之中,也在作者本身的创作经历当中。这提醒我们在阅读科幻小说的时候,用现有的一些如文学方面的理论工具来审视,其实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扩展自己的视野。

我们希望更多的创作者能够利用自己的声音来讲述不一样的故事,程序员来讲程序员的故事,厨师来讲厨师的故事。所以小众并不是科幻这种文学类型生命力消失的理由,只有当创作理念濒临枯竭的时候,才是它消亡的时候。

赵文杰:《毕业讲稿》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我主要分享一下它在创作方式方面给我的感受。很多人读到这篇作品的时候会感到很舒服,文字很美,极易带入情感,像散文诗一样,读者很容易融入到这种感情之中。在现在的很多科幻作品中,类似的体裁很少见,杨枫的这篇作品应该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今天上午卞老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原科普”,他希望现在的科普作家在进行科普创作时是第一线的原创科普。今天我是想借卞老和杨枫的这篇作品提出一个小概念叫“再科普”。众所周知,科幻文学没有融入到主流文学之中,科幻作品中一些专业性的术语,还有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它们对于知识层次一般的大众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在科幻创作时,如果加入类似散文诗这样的体裁形式,我认为更有利于推广科幻文学和科普作品。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当时我点评这篇作品的一句话:“文学与科学高度交融,同时兼顾理性和感性”。

雷永青:那么在我们两位社团评审之后呢,我们隆重的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专家评审。其实肖汉老师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是国内第二个专门的科幻文学的博士,是吴岩老师的学生,肖老师在这次的评审里给出了很多专业的点评。那么在这次肖汉老师会对杨枫的作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点评呢?

Image title

专家评委肖汉点评《毕业讲稿》

肖汉:很高兴能担任这次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的评委,然后这次比赛首先我要对比赛说一些话。现在来说很多科普科幻越来越火热了,这个行业有很多年轻血液注入,相关的一些比赛也越来越多。

这一次应邀来参加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的第一轮的评委,由科普作协和青蜜网公司共同做的征文比赛,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长专业的一届了。无论是从我们的评审硬件设施和网页建设,还有各个青年作家的作品来说都可以说是水平非常高的了。代表了我们现在业界近两年来一个比较高的水准。杨枫同学是我分到的评审作品中比较有亮点的一个作品,自己也进行了一个点评。我们今天就结合一下今天现场形式和环节来对这个作品进行一个点评。我们就从这盘作品来说一下作者的作品内外和背后的更多的一些青年作家青年学者所做出的努力。

雷总今天做的这种形式非常的好,有点类似于本科时候的辩论赛,有两边的正反选手在进行辩论,一边是同行评审,一边是专家意见,再加上作者本人自己对作品的的分析,这样可以达到一个很完整的对作品的理解的状态。

其实无论是科幻创作还是主流文学创作来说,其实短篇比长篇写起来要更难。因为一个点子如果用十万字来讲可以讲的很清楚,但是如果用5000字来讲。就像杨枫同学刚才PPT里讲的一样,你需要一个动机,需要灵感,最主要的是你需要去把这个点子切削雕刻策略和你的使用方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一点呢杨枫同学做的还是非常非常好的。我觉得杨枫同学这篇作品最大的一个优点呢是他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包括扩我们在座的各位读者也好老师也好。

我们在看青年作者写的作品的时候,理科生的作品,我们往往会说:他很硬,但他不够灵动。不够轻盈。但我们再看文科生作品的时候会说:他很灵动,他很轻巧,但是他不够专业,或者说他没有那些足够让我们去get,去挖掘的点那杨枫同学这篇作品就把这个问题用5000字的篇幅把他很好的解决掉了。就说如何融入一个点子,融入情感,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或者说结合他的一些阅读经验去把他通过模仿通过再造通过自己的重新输出去把他再造成一片高练度的文章。我觉得这一点是杨枫同学这篇文章最厉害的地方。

那么下一点呢,我想说的是当我自己在看杨枫作品的时候,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西马克”和“雷布拉德”两位作家。因为他们两位在科幻届被称作科幻诗人或者说科幻散文家的这么一个称号。那么杨枫同学他的这篇文章也是有一种感觉在里面,就比如说他的分段非常的紧凑,而且语言也非常的诗意化。无论怎么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在我们本次参赛的选手中来说,很多同学都有采用一个“借鉴”的手法。当然这不是一种批评,因为我们任何的创作都是从模仿和改造的学习开始的。那么最后才能形成成一片有着自己风格的森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棒的过程。

那么第四点我想说的是科幻作品怎么去描绘情感,杨枫同学可以说这篇文章描绘的情感部分是非常好的,就是前段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梗,就是说朱自清的《背影》里面的“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描写这种亲情父子情的。正是这种主流的,散文的一种大家去描写的情感。那么科幻可不可以表达这种情感?那么OK,没有问题的。在我们青年作者中可能会有一些人可以更深刻的表达这些情感,那么我觉得杨枫同学这篇文章他的趋势策略以及他的反转,一种对于未来与现实之间的照应,我觉得都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

那么还有一点我想说的的其实是,雷总所做的这些工作和我们科普作协所做的这些工作也是我们推广和一个纳新培养新人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棒的一个过程。当然我作为一个非专业学位。刚才在座的两位社团评委已经点评的非常到位了。大家还可以去杨枫的作品下去看一看那些细致的评论。这边的三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也写的都非常好,我有浏览过你们的文章也写过评价。就是说因为你们刚才和杨枫的问答其实是你们作为一个创作者的来说进行的提问,你们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也可以听到是作为一个同行去评价的。而这边的天意和文杰是站在一个评论家的角度来通过不同的层次,情感上的也好,文学上的也好,是去把杨枫的这样一个作品解析的非常透彻。可以说这篇文章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

雷永青:确实我们这个活动可以说是,大家其实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实际上已经神交已久,包括我们的作者之间,评委之间,包括跟我们专家老师之间,因为大家都看过作品,作品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那在肖刚老师的点评之后,我要请今天的这个第二位代表就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大一的学生张怡然,投稿作品《飞鸟之城》。那我们现在请她来进行七分钟的演说介绍。

Image title

《飞鸟之城》作者张怡然演示PPT

张怡然:大家好我叫张怡然,《飞鸟之城》的作者。这其实是我创作的第一篇完整的小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非常高兴。我也没有什么经验要分享,那就从这个故事诞生的始末说起吧。

这篇小说最开始的灵感其实是一些小点子拼凑出来的,我相信很多读者也能看出来这篇小时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受了《蔓城三部曲》的影响。所以最开始就是《蔓城三部曲》《1984》里面未来的极权对公民的监控,还有赛博朋克的风格构成了我这篇小说的灵感。还有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里把整个地球作为计算机的点子,把我们生存的环境和数据空间进行了奇妙的交互,我也用到我自己的创作中去。另外我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一直在玩一个叫《奇异人生》的游戏,里面的一个人物特质也被我融入到我创作的角色中去了。

在设定上,我比较在意社会方面的设定。我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社会上就发生了很多一言难尽的事情。我觉得我们生活的社会就是一个非常赛博朋克的社会,它跟威廉吉布森小说的未来社会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在这篇小说中社会的设定就是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所做的对未来的黑暗面的伸展,比如说我在小说中设定的山崎科技在感官网络上对公民进行的监控,还有未来社会被巨型企业极权支配都和现实有一些映射。在这个设定之上我就开始构建我的人物和初步的故事。写这篇小说也是我对现实社会的反抗,但是我又觉得对这样的社会发起来无休止的西绪福斯之战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所以我通过我小说中的人物对这个社会进行反抗,实际上是一种末路狂花式的反抗——逃亡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在这个五千字的小说中,我只从“弗洛伦斯·劳伦斯”的角度进行了叙事。其他人的性格特质、历史都是通过“弗洛伦斯·劳伦斯”的视角来展现的。在创作的时候,因为字数比较少,我是希望尝试海明威的“冰山原理”的,但是我之前的设定让我的小说没有一个完整的矛盾,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完整和体验。因为在创作这个小说的时候,我是非常自由发挥的过程,有很多情节设定、矛盾都是自由发挥。比如说在气垫船上,弗洛伦斯·劳伦斯突然吟唱了一首诗这些情节,这些都是非常自由的发挥,对主体故事很难做出有效的贡献。

在续写时,我主要会引入永野的视角,来讲述其他人的一些动机和人物的过往。另外我也会对“飞鸟之城”这段代码做出具体的补充和说明。正如我所说,这篇小说是我创作的第一部完整的作品,它更像是对威廉吉布森的《蔓城三部曲》的同人小说,《飞鸟之城》在很多细节和情节构造上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在这里进行交流,我也希望听到更多有经验的创作者的建议和批评。

Image title

插画作者TaeeWU 为张怡然的作品《飞鸟之城》所创作的插画作品

雷永青:张怡然同学今年才大一,你说这篇作品是你的第一部小说。她可能之前看过很多的小说,从她的演讲能看出来,她已经读过国内外很多著名的一些科幻小说和一些创作理论。我想问你是不是有了这么一个“青年之星计划”才激起了你投稿的想法。

张怡然:其实写作这篇文章最开始的雏形是学校科幻社团的一篇作业,后来看到了这个“青年之星”的计划之后就投稿了。

雷永青:不管是看到了我们这个青年之星计划还是参加我们社团,那社团和年轻人都是我们这次青年之星计划最主要的一个受众人群。那在这个淡定自信的一个演说环节之后,接下来还是我们的作者代表进行一个采访,那第一位周杭你先来,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张怡然提问。

周杭:我是想问一下你在《飞鸟之城》中对数据流或者所谓的规格相符的插口之类的小道具描写很生动,想请问你有什么特别的技巧?

张怡然:其实你说这些,我还是很大程度上受了威廉·吉布森的影响,然后特别的技巧的话,可能就是平时的阅读里面获取一些特别细节的描写或者描写的方式。

王欣悦:你好,然后有人说写作,其实最终都是在描写自己,那请问您这个作品中觉得哪一个人物更像是你自己的反应吗?

张怡然:像我自己的可能是莱纳斯,一个不合时宜的旁观者。

王浩锦:您好,请问您的作品讴歌的主要是反抗还是讴歌的清水和永野之间的感情?

张怡然:其实没有讴歌这么沉重,我表达的还是一种以逃亡作为主要形式的反抗。

周杭:还有就是我想请问在你的作品里面,对于你而言,为了你所塑造出来的整个世界,主角的行为就是永野和清水,他们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还是还是那些公司、那些监控者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就是为了整个你的世界观的这种和平或者是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觉得他们谁才是所谓的历史的缔造者?

张怡然:所谓历史缔造者,当然还是那些非常强大的企业和公司,我描写时就觉得反抗其实是对这个社会,我觉得是不可能从本质上造成一些影响,他们只是这个历史中的一些小人物而已。

王欣悦:你好,在作品中把结局中设为永恒,这个永恒是指什么意思?

张欣然:这个永恒其实就是意识上传,我想表达的其实就是他们最后还是一种非常微不足道的反抗逃离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

王浩锦: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些控制整个世界的企业,你是在描写一些资本家的丑恶,不知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张欣然:也不是资本家的丑恶,就是也可以这么理解吧,但是也不一定要限制的资本家,就是对整个社会进行掌控的不加控制的强权的一种黑暗面吧。

周杭:我想问一下,就是对你而言,世界观和故事哪一个更重要,也就是说你怎么去控制人物和世界观在文中占的比例?

张怡然:其实世界观的话,主要还是作为一个背景,然后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有人物之后才会有这个故事的产生,其实我是根据人物来叙述这个故事的。

雷永青: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短暂的对话其实是非常深刻,没有看过作品的现场的朋友也许都不知道他们在对话什么,但是我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个虽然只有18岁、20岁,但是他们的思想非常深刻。接下来的环节还是来自社团评委的一个群舌的环节,当然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那我现在先请赵文杰来对怡然的这个作品进行一个点评。

Image title

社团评委赵文杰点评《飞鸟之城》

赵文杰:刚刚几位代表的观点有个极端,一个是褒扬的,一个是批判的。褒扬的基本是说这篇文章文笔比较好。其实在科幻创作中,文笔非常重要,如果作者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写出来的文字就显得枯燥乏味。在《飞鸟之城》中,人物描写是非常鲜明的,而且能够在5000字内把这些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非常难得。

然后说科幻文学,一说到文学,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主流文学,比如乡土文学、都市文学,其实很多作家都把它们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过。但科幻文学有一点比较重要,它的故事背景是虚幻的,是未知的。所以在创作一篇科幻小说时,最起码要把这个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说清楚。

《飞鸟之城》这篇文章,通读之后第一感觉非常好,但细细品味之后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主脉。比如文章中写到山崎搜寻主人公,而之后没了下文,但是提及了一些黑帮成员。我个人觉得如果把黑帮成员换成山崎会更好,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钟天意:《飞鸟之城》本身是一篇致敬意味比较明显的作品。从意象的选取来看,它一个非常典型的博物馆式的作品。 如果和《毕业讲稿》一起比较的话,非常有意思。《毕业讲稿》的主题是“对话”,《飞鸟之城》的主题是“看”,我就从这两个角度进行一个点评。

首先“看”这一点,本身就是赛博朋克的魅力所在。赛博朋克本身有一个迷宫式的审美属性,赛博朋克最早指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科幻小说门类,作为新浪潮科幻革命的收尾,它是一种反黄金时代的审美倾向。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作为图像的世界》中就提到类似的倾向,即新时代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世界变成了图像,世界在“人”面前成为了表征。

而赛博朋克本身是一种冰冷、陌生的审美形式,它强调看的动作,但我们观看的是无法触及的全息影像。这也正是为何在赛博朋克作品中,多数都是在讲一个寻找/寻回的主题:这与这种小说的迷宫属性是合二为一的。在这种真假交织的迷宫当中,作者是不会提供一个真相,事情的真相是需要读者自己去拼凑和追寻的。

每种类型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赛博朋克也不例外。当威廉·吉布森创建这种流派的时候,这一种非常叛逆非常超前的很摇滚的一个东西。但现在再来看的时候,给人不是一种超前而是一种复旧的感觉。所以作者在写这类小说的时候,不仅是要做到形与神要像,还要意识到写这个作品是为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这个我认为更为重要,仅仅写的像是不够的。今天再来写一个赛博朋克式的小说,一定要把这点考虑清楚。

Image title

专家评委肖汉点评《飞鸟之城》

肖汉:这次点评我就只针对作品了,那么刚才各位专家也都说了一些很专业的点评,那我就来讲一些比较群众路线的点评吧,加一些梗。

我想说三点:第一个:我在评价《飞鸟之城》的时候毫不吝啬的给他打了高分,因为他是我评审的九十多篇作品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篇。因为我可能已经和创作者达成了一种“共情”。刚才说的和怡然达成的一种共情是有两点。一点是我好久没有读到一篇这样非常优秀的赛博朋克的短篇小说。刚才怡然在PPT里也已经讲到了一个关于赛博朋克的设定了,但是赛博朋克其实是一种非常容易写崩塌的题材,很多人写的时候都会写成一种:我,龙傲天,脑子里面有芯片,网络世界我无敌,你,打钱给我!这样一种风格的网文。就很难写出新的。然而怡然这篇文章写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把赛博朋克世界刻画的非常细腻。所以我当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面过的都是一些《银翼杀手》的背景设定的一些故事。当然她刚才也说了她读过很多威廉吉布森的作品,你也肯定度过菲利普迪克的作品。所以有一些借鉴的风格,当然她在自己的作品里也有一些自己的创新的内容在里面。另外一种共情,就是我其实我是一个审美非常传统的一个读者,我就是很喜欢那种在科幻小说里可以看到诗歌或者这种灵性的表达,这种方式我非常喜欢,所以我也给这篇文章给了一个很高的分数。

那么对于怡然这篇文章的第二点就是,我看到刚才你在PPT里写到的你借鉴了很多作家。有道格拉斯亚当斯,也有威廉吉布森,以及奥威尔还有一些游戏和美剧,黑镜也都有借鉴。所以希望你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能写出像银河系漫游指南一样的,转换一下风格,像道格拉斯亚当斯一样的文风幽默的作品。我们也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作品。

那么第三点呢,就是对于这篇《飞鸟之城》的作品来说,我们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们都在说“人生总是有一些不确定的小确丧”怡然呢就用这篇文章,用一种赛博朋克风格的形式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做“丧”。但是呢丧到极致是希望,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线和主旨,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从阴暗的矛盾要希望的这种转换。然后她用5000字的篇幅做到了这种转换。

我觉得这是一种在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一个亮点的地方。这三点呢我想是我对于怡然的欣赏和褒奖。

最后两点呢,是我想要对参加正常活动的人和所有青年作所说的。

第一点是说,大家也看到了无论是杨枫也好,怡然也好,都是在大量的阅读作品和借鉴作品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自己的风格。所以说滴水成海聚沙成塔,这句话是一点都没错的,古人言诚不欺我,大量的作品阅读的积累或者文献的阅读这样一个过程非常非常有必要。

第二点呢就是说,在刚才积累的基础之上大家要勇于创新。比如说在刚才杨枫同学说的故事,故事本身可能没有那么闪亮,但是他的作品中的叙事手法和叙事结构非常的出新。那么怡然这边也是,写了一个科幻届很老套的,或者说很平常的一个主题,但是他也是用自己的语言策略去架构或者说架空这个主题,然后从其他角度加入一些文学的借鉴的格式去填补这样一个老的题材,最终达成一个完成度比较高的作品。这样一个创作方法也是我们青年学员值得借鉴直接学习的。

雷永青:现在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请上这18岁的大一的学生,她的作品还是不同凡响的。我们接下来的环节是创作者A和创作者B再有一个同台对话的环节,现在请杨枫上台。我们这不是一个简洁的论坛,我们这是科幻科普的一个综艺节目,现在我们给对方各自有一个提问的环节。怡然你先来,对杨枫提问。

Image title

两位创作者互相提问,左:张怡然;右:杨枫 

张怡然:你在《毕业讲稿》中关于父亲、母亲和女儿三个人的人生轨迹,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你强调了三个人的命运轨迹的重合,所以在这种人物受限于命运的情节当中,你提出人们可以用感情战胜命运,对这样的矛盾你有没有更深入的解释?

杨枫: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深刻。我其实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我小说的第二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历史在重复自身中演进,仿佛上帝也会编织毛衣。”我当时表达这个观点的时候,就是说人们可能会追寻一种重复的模式化的过程,但在这个模式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遗产性的东西,然后人们在这些遗产上一层层构建,以此打破命运。这是我在这个作品中想表达的所谓“生生不息”的道理。下面我向怡然提出一个问题:在你刚才的演示中,你所引用的作品都有一个核心矛盾,就是存在一种对抗性,比如《银翼杀手》里人对大型企业的反抗,再比如《1984》里人对极权政体反抗,我想问的是小说里的“山崎工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或者说对于角色而言,“山崎工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张怡然:对于他们而言,“山崎工业”更像是一个背景,而不是一个可以触摸的东西,它是一个大时代,一个可以影响小人物的大背景。

杨枫:这里面有对现实的影射吗?现实中有这样的大企业吗?

张怡然:我不敢多讲。

雷永青:其实今天我们会对创作者A杨枫、创作者B张怡然有一个微信投票环节,看在座现场你更支持谁。你们头上一篇,胜出的那个会有一个颁奖。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个“始料不及”环节——大众提问。在现场的朋友听了这么长时间,可以提两到三个问题,谁像提问,请举手。

观众1:向《毕业讲稿》提问,你的作品文字比较像散文、诗歌,我通篇看下来,有点“炫技”的感觉,读下来很美,但是想要了解这个故事略有些困难,这个矛盾你是怎么考虑的?会不会太强调文学性的表达了?

杨枫:这个其实我对我这种手法的批判也有关系,我自己觉得这样写虽然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按我一个朋友对我的评价来说就是“匠意比较严重”,就是说你能看出作者在雕琢文字,而不是文字比较自然。我未来会考虑把这一点做的更自然。

观众2:如果你的小说《毕业讲稿》拍成电影,你想选谁演女主角?

杨枫:我对演员不是很了解。

观众3:我想问的问题两位作者都可以回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是偏向于快节奏的,我们喜欢读那种文学性强、逻辑严谨的作品,对那种冗长的作品都没感兴趣,想问作者是怎么做到恰到好处的把握节奏,抓住读者的?

张怡然:作品节奏的问题其实是我创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这篇小说一开始是交给学校社团写作组的作品,当时结构非常散乱,经过多次修改才有了现在的结构。

杨枫:很多作家都研究过大众的阅读心理,甚至都写出了很多相对应的写作教程。但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折中,因为你最终要面对不同类的读者。这个问题最终演变成在大众视角下你如何做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来,这是我现在比较关注的问题。

雷永青:我们接下来的环节叫教导走心,大咖点评。今天我们请到了科普作协的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老师,尹传红老师不仅在科普创作上很有造诣,在科幻领域也为人所熟知,那么有请尹老师上台点评。Image title

科普作协的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老师对两位作者进行点评

尹传红:我已经过了狂热读科幻的年龄,但我读到了两位年轻作者的这两篇短篇作品,心里还是有一些特意的感觉,所以这又涉及到我对好的科幻小说的评价。我认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第一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故事,那其实就是应该有一个好的叙事,一个好的表达。第二应该营造出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所谓的真实的场景,那也就是要对应美国科幻小说家詹姆斯·冈恩的一个观点,他认为科幻就是科技变革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心理上的反响或者说文学上的反响。那么从这两点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两篇短篇作品都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第一篇作品给我感觉是,它的时间感很强,叙事节奏很明快。第二篇作品呢,我认为它是场景感很强,让我读下来很关心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当然,第一篇虽然我说它是时间感很强,但是我读的过程中,我就有两个联想:第一个,它里面开头有一句话“人们死去,在他人的回忆里沉入永恒”,实际上整个包含它里面提到的虚拟时间、虚拟世界也好,都有一种时间、节奏感特别强的感觉。所以我读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了我像他这个年龄第一次看好莱坞名片《魂断蓝桥》的时候,大家记得那个开头,就是已经成为将军的一位二战的英雄,他站在那个拿破仑桥前面突然就很伤感的回想——警报一拉响,就回到20年前他还是一个士兵要征战时,正好就认识了一个年轻的舞女。后来很遗憾,他回来的时候,那位女士在得知他得胜回来还活着的时候自杀了。为什么要自杀,你们可能也了解那个情况。这就是给人一种俯瞰式,对人生有一种回味,有一个时间节点,这样就延续下来。这是我看了这个作品的第一个联想。第二个联想,刚才钟天意也谈到就是很有美国那个布拉德伯里作品的一点特点。比如说,布拉德伯里有一篇《火星纪事》,它的结尾很有意思,是说一对父子因为地球动乱逃到了火星。最后到了火星,父亲就哄孩子说“我们会看到火星人的,会看到火星人的”,最后他们自己在火星建了家。结尾的时候小孩问“爸爸,你一直没告诉我火星人在哪呢?”,后来他爸爸指着一汪池水说“你看,火星人就在那里”,小孩到那一看,作品就在那结尾了。杨枫的作品结尾也很有味道,他以那个爸爸说的“没办法陪你走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爸爸很抱歉。但是我相信你,我爱你。”结尾了,他自己已经陷入到了一种高科技的、未来的、类似于末日场景的氛围中,被人追踪,然后自己作为一个逃亡者或者一个旁观者这种时间结构延续下去,所以很多场景一环套一环,然后也带来很多这样的回忆。我认为,从可读性来讲可能第二篇作品更强一点,但是如果从一种叙述上来讲,我比较喜欢杨枫的,但我不希望影响投票,可能各有所需。另外,我顺便也提下,我年轻时候特别喜欢日本作家新星一的作品,就是也就一两千字的篇幅,但是悬念很强,现在我们国家很少人能够写出这种带有悬念性的科幻小小说。他们两位的作品都是有五千字左右,如果我们以后适应现在的阅读结构,其实这种更精短更有悬念更能反映科幻或者小小说创作水平的,也希望大家更多去尝试。我现在看到两千字又让人特别惊叹的科幻小小说这些年很少。

雷永青:好的,谢谢尹老师。我觉得咱们这次的讨论收获还是很大的,包括我们在座的作者代表、社团评委,包括我们看到下面很多人一直在写,所以我觉得纸是不是不够。接下来是冷酷到底投票的环节,大家可以用微信来扫这个二维码来进行投票,那在这个时间我们请这个周院士周理事长上台,这么难得,来给我们整个活动做一个点评,以及对我们科普创作做一些指导。

Image title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全程参加,并肯定了论坛的组织形式

周忠和:这次参加青年论坛完全是计划外的事情,我之前看了看几个论坛的介绍,觉得青年论坛年轻人多,挺有意思的就过来了。大家在下面听,我和很多老师都在感慨后生可畏,感觉我们都已经很落伍了,真的看到很多希望。因为我自己过去也喜欢过这些,但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后来搞科研,写一些科普,成为科普作家了,我自己觉得有些惭愧。现在看到年轻的各位,觉得大家看书很多,在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见解,真的让我眼界大开,谢谢大家!

雷永青:谢谢周理事长!好,回到投票,我们现场的所有的来宾都不能不投票,到时候发现没有投票的都不能出门哈(笑)。接下来请大家打开微信扫一扫,我再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A是杨枫,别投错了,B是我们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怡然,我们的前面的各位老师都可以投票,我们现场就会出结果,我也不知道到底谁的投票更多。刚才我已经看到了两个非常接近的票数,是14票对15票,但是我看咱们在场应该不止二十九个人,后面的可以往前面一点。谁还没有投票的,现在是18票对18票!我们必须决出一个,因为我们证书已经写好的,没有两个一样的证书,没有投票的请举手,江老师你最后一票,请到前面来。(江老师现场将票投给了杨枫)

Image title

石顺科老师为杨枫和张怡然颁奖

雷永青:那我们那我们就知道结果了,杨枫对张怡然,19对18票,那现在我们得写一下。那我们请石顺科石老师来给我们两位选手进行一个颁奖,获胜的是最值得期待的科普科幻的青年之星,票数稍微少一点的是最值得鼓励的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小小的证书,那请石老师颁给杨枫,杨枫正式的名字刘瀚诚,是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研二的学生。谢谢石老师,那接下来老师还有一位,张怡然是获得最值得鼓励的科普科幻青年之星。

(石老师给二位创作者颁奖,上半场结束。)


点击前往下半场:科普科幻创作青年论坛下半场现场实录——不走寻常路,科普创作如何不走形?

评委团队
作者专访
科幻应包含了现代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期待
参与社团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协办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

钟晓工作室

联系方式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小燕

电话:010-8489780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谢丹杨 李姗姗

电 话: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

扫一扫看手机版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