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小燕
电话:010-8489780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谢丹杨 李姗姗
电 话: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
由中国科普作协举办的“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征文已经结束。作为第二轮的科幻评委,我看了五十四篇稿子,在这里谈点初步印象。
这些科幻作者的知识水平都很高,已经高过我们那拨科幻作者,研究生一大把。反映到作品里,就是很多科技工作的细节都写得更准确,知识点更扎实。别的文学门类不注重知识水平,科幻不行,这可能是对知识功底要求最高的门类。知识不够的作者凭着才气可以弄几篇好东西出来,但不会持久。
遗憾的是科幻题材创新不多,多是把陈旧的科幻题材翻新一下。当然,如果人物动机合理,情节逻辑严谨,旧题材未尝不能写。比如以时间为题材的故事就有不少,相对来说都能讲得通。
有几个新题材给我留下些印象,比如将AI与心理治疗联系起来,对人工智能进行催眠,描写仓鼠文明等等。还有象同性恋这样的题材也出现在参赛作品里,虽然没展开写,作为尝试还是值得鼓励。
但是总体上旧题材比例偏高,象“太空剧”这种老掉牙的题材仍然不少人在写。看看《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在中国影院中的表现就知道,这类故事基本过时了。
总之,不是因为你在写科幻,你就有自然拥有想象力。我的感觉就是一群21世纪的作者,写着20世纪的故事,表达19世纪的主题。其实,参赛选手大多来自“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对于科学工作,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平时老师都会给学生讲,本领域将来会怎么怎么样。那些素材远比老旧的经典作品更值得借鉴。
科幻最初就是一群理工男搞出来的文学门类,风格普遍偏“宅”,人物动作少。反映到参赛作品里,主角经常变成旁观者、陈述者;对话多,行动少。所以偶尔有动作戏多的作品,就会吸引我注意。这个动作戏不是指打斗,而是角色们不断遇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用行动来推进情节。
新作者大多缺乏谋篇布局的经验,把握不好架构与篇幅的关系。经常是什么都想在短短的一篇小说里表现,导致人物偏多,背景偏大。
其实,三万字以下篇幅更适合讲个小故事。一条主线,最多一条副线就差不多了。主要人物有四五个,能把他们刻画好就是成功。参赛作品里有些背景设计是不错的,但要写到十几万字才能看出味道。作者不如把现在的成品放到一边,从里面挑一个人物,一段事情,好好描写,扩展成为新短篇,反而更容易出彩。
当然,虽然我讲了这些问题,但基本上都属于初学者常见病,有机会多写几篇后就会改进。写作和踢球、打拳一样,都是长期积累才能提高的技能。所以,这样的征文平台对作者来说就很重要。
衷心希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能够坚持办下去。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小燕
电话:010-8489780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谢丹杨 李姗姗
电 话: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