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3月29日

“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培训讲座于2018年3月2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这场讲座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地球科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武汉高校科协联盟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老师开场介绍“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知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长安做了主题演讲。 

Image title

陈玲秘书长介绍“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

Image title

李长安教授演讲

王晋康老师发表了主题为“踮起脚尖看未来”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科幻作家是这么一种人,他们没有姚明的高个子,站的位置也不比别人高,但他们有一个终生难改的爱好,就是喜欢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尽力朝远处看,这样,他们就能偶然看到别人尚未看到的东西,有时甚至比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们还看得远一些。这也不奇怪,科学家们常常埋头研究,忘了抬头。

2017年5月27日,人类围棋棋王柯洁与人工智能marster对垒,以0比3完败。在对阵的第三局,柯洁因为无力回天,忍不住哭了。这场对局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但依我看这个波还太小,因为社会还没认识到它的真正意义。这不单是柯洁的泪水,而是人类之泪。因为它象征着,人类作为天潢贵胄万物之灵,作为一个因智慧而兴旺的物种,其独尊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至少在围棋这个极需高智商的领域彻底失败了,而且永远没有翻盘的可能。人类的自信和心理优势已经开始崩塌。从一位失败英雄柯洁的眼泪开始,数百万年的人类史走到了一个重要节点。当几百年后的人类回顾历史时,他们会忘了什么中印边界对峙、特朗普上台、双十一剁手多少百亿等等小事件,而记着柯洁的泪水。

自打人类在东非草原学会走路,筚路蓝缕走到今天,一直到成为地球的唯一主宰,靠的是什么?不是锋利的爪牙 ,不是奔跑的速度,不是强健的体力,而是靠智慧。人类因智慧而傲视众生。机器的发展就本质上是对人类器官的延伸,汽车比人跑得快,起重机比人的胳臂有力,电脑比人脑的反应快,比人的记忆力好,这些我们都坦然接受,没听说谁为此流过泪。但为什么柯洁为这次失败流泪?因为阿法狗已经战胜了人类最自负的智慧!现在地球上即将出现一种超过人类智能的AI,marster的胜利只不过是它的一场开胃菜,尽管它是由人类创造,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会超出人类的掌控。不久前,2017年10月,在深圳国际基因大会嘉年华活动中,我听了深圳华大基因CEO、即微博上的“觉者尹烨”,关于AI的报告。这个报告确实非常好,对AI的前景作了清晰的勾勒。报告中仅有一点我不同意。他在报告结尾说为了预防AI的失控,人类要为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植入人性的光辉。此后的对谈中我对尹先生说,如果人类智能真正觉醒而成为新的生命,一定不在人类的掌控之中。想为它们植入人性光辉,正如猿人想要拉住走出非洲的智人,想把他们的兽性固化。

在国内,我是最早关注人工智能的人之一,20几年前就强烈关注了。这是“圈外人”的关注,是科幻作家趴在科学殿堂的围墙墙头上的远观,虽然看不到细节,但这种远观更容易看大势。今天,一个70岁老者想对这20年作一个回顾。

在我的记忆中,20年前世界上有两件大事,1996年7月,克隆羊多利诞生,从此人类掌握了上帝的核心机密——如何让生物繁衍。1997年5月,电脑程序深蓝战胜了人类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这也震惊了世界,因为人类智慧受到了虽然初步但也是切实的挑战。那时我就敏锐地感受到,人类的大变已经来临,山雨欲来风满楼!19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我代表作家们发言,我的发言就是:后人类时代已经开始。

关于后人类的题目太大,咱们先不说它,先说人工智能,AI。20年前,虽然在国际象棋领域中AI已经取胜,但在围棋领域的AI水平还很低,只相当于人类业余二三段。不少人言之凿凿地说,围棋过于复杂,超出了电脑的运算能力。超一流人类棋手的赢棋要靠直觉、靠对美的感觉这类人类独有的能力,而电脑程序没有直觉,是不可能战胜人类的。这种论调在神秘主义风行的中国特别有市场。大家是否还记得一部著名的小说《棋王》,作者阿诚,小说中说,棋道是和中国的道家思想相通的。这部小说非常有名,是新时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不过,在科幻作家眼里,这部小说只能作为文学形象来欣赏,当不得真的,下棋就是、仅仅是数学运算,没什么神秘。20年前的1997年,我在一部科幻小说中预先描写了AI战胜人类围棋棋王的场景,描写了这位棋王作为人类智力代表而无力回天的无奈、绝望和沉重的失落感,但连我也没想到:这个场景在在我有生之年就变成现实!我的那篇小说中设定的围棋棋王是一个韩国中年人,而现实中的主角是刚才提及的中国年轻人柯洁。大家都知道,柯洁性格飞扬,对自己的智力和棋力很自负,常在微博上傲娇:对不起,我又赢了,我还是天下第一。或者:阿法狗能战胜李世石但胜不了我。可惜,他个人再强也无法胜过“天”,无法胜过“势”,就是人工智能必将超越人类智能的大势。看着他的眼泪,我是百感交集!柯洁败后曾说,阿法狗的棋理人类已经看不懂了,也许它已经发现了人类千年来未能发现的棋理。随后的阿法元则更是以16比零的成绩横扫世界上所有围棋超一流选手,彻底粉碎了人类的心理优势,阿法元不像阿法狗,它未学习任何人类棋谱,只是在学了围棋规则之后就以深度学习的方式左右手互搏,很快就成了围棋界的独孤大侠!它在此后就宣布封刀,退隐江湖,因为放眼人类已经没有它值得比剑的对手。想想人类在围棋领域已经艰难地探索了千年,而它用一晚上的学习就能轻易地横扫人类超一流选手,我们真是心头苍凉。

Image title

王晋康老师演讲

14年前,2003年,我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过一套系列文章,包括《上帝的核心机密》《科学的坏帐准备》《人类会灭亡吗?》《超级病菌》等,这些文章都很浅薄,因为作者不是学者不是科学家,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喜欢踮起脚尖看未来的普通人,偶然能看到远处的东西。其中一篇是《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智能?》文章不长,两千字。

1、上帝的魔术可以还原成精巧的技术

自然界中存在着太多的奥妙,比如:

海蚌的螺线,向日葵籽盘的盘绕轨迹,都精确地符合某一数学曲线。那么,DNA中也有数学语言吗?

蝴蝶的繁殖经过卵、蛹、幼虫和蝴蝶四个阶段,上代下代蝴蝶永不谋面,但却能一代代重复数千公里的迁徙路线。这些行为指令在DNA中如何传递?

等等等等。

这些深奥的问题超出人类的理解能力,只好用“黑箱”把它们罩起来,命名为:本能、上帝的神力、灵魂、生命力……

不过,科学慢慢揭开了这些黑箱。它们是上帝的魔术,但上帝的魔术都可以还原成精巧的技术。不妨拿电脑作类比。今天的电脑技术已近乎魔术了,伽利略定会把它看成是上帝的神物。其实它的原理非常简单。你相信吗?电脑很笨,只会0和1的加法,其它运算都是化为加法进行。但“0和1 的加法”充分发展后,就变成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术。

2、三个飞跃

技术向魔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但量变导致质变,导致生物进化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是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的飞跃。普通原子经过复杂的自组织,变成了生命DNA。其实,DNA 的自组织并不是自然界的孤例,宇宙大爆炸的粒子汤“繁衍”出氢、氦原子,水分子会“繁衍”出一模一样的雪花……但只有当自组织的产物足够复杂、能够进行新陈代谢时,才产生生命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智力的产生。不妨把智力定义为:生物针对外界刺激做出非本能反应的能力。智力并不为人类独有,黑猩猩能制造工具、海豚能学习单词并组句,它们都具有智力。

第三次飞跃是由“自在之物”转到“具有我识”。“我识”也非人类独有,黑猩猩能从镜子中辨认自己,如果额头上有红点,它会努力擦去这“不属于自己”的异物。不过,如果不那么严格的话,可以说自然界中唯人类具有我识。

三次飞跃造就了今天的世界,造就了诸如智力、情感、直觉、创造力、信仰……这类东西。请记住,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都建基于物质的复杂缔合之上。

3、整体论

几十只灯泡组成IBM三个字的广告,便赋予它高出物质层面的意义。只要保持同样的缔合模式,那么,把红灯变成绿灯,或变成石子,所表示的意义都不变。蜜蜂个体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几乎不具备智力,但只要它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就会自动产生整体智力,会建造精巧的蜂巢并遵循复杂的社会规则。

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这是当时我看到的数据,现在有变化,有资料说是1000亿),每个神经元的构造非常简单,只能根据外来的刺激产生一个神经脉冲。但140亿个神经元缔合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后就产生了智慧,产生了我识。如果我们问:爱因斯坦哪根神经元中藏着他的“我识”?显然是愚蠢的问题。

足够复杂的缔合必然产生高层面的东西,这就是“整体论”的观点。究竟如何产生?不知道。人类目前只观察到输入和结果,对中间过程一无所知。它暂时是一个牢牢封固的黑箱。

4、AI能赶上人脑吗?

所有读了并接受上述观点的读者,都能够轻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智力来源于复杂的物质缔合,与缔合模式有关而与组元的性质无关,那为什么AI不能赶上人脑?

当然能!

不少科学家顽固地认为:AI永远不可能具有人类的创造性、直觉和灵感,更不可能有信仰、情感和我识。这些人是人类尊严的热血卫士,要全力守住“人类天赋神权”的最后一块阵地。

那么他们能否回答:“创造性”、“直觉”、“灵感”、“我识”究竟来自何处?独立于物质大脑吗?是上帝专门赐予人类的神物?当然不是。所以,不要武断地断言AI赶不上人脑吧。随着AI的复杂程度赶上人脑,它一定会具有人脑的所有功能。

那么,它能超过人脑吗?

5、更高层面的超智力

众所周知,人类的智慧来源于劳动和社会协作。但蜜蜂和蚂蚁早在一亿年前就建立了有效率的社会,有了分工严密的劳动,为什么其智力终结于很低的层面上?

原因是它们的神经系统太简单,无法承载高等智力。即使其大量个体组成种群、缔合出了远远超过其个体的整体智力,但其绝对值还是很低的。如此说来,我们真该为1400克的人类大脑而庆幸——可是,人类大脑是否也有局限?

人类大脑的缺陷之一在于它的有限容量。但人脑的增大已达极限(人类婴儿头颅的大小已是女人骨盆的最大尺寸,以致进化不得不选择一个折衷办法——让婴儿在大脑未长足时就出生,这在动物界中绝无仅有)。可以断言在今后的进化中大脑的增大极为有限,赶不上科学发展的需要。

第二点,生物神经脉冲的传递十分缓慢,其中有髓鞘神经元(中枢神经)传递最快,也不过每秒百余米,而电子信息为每秒30万公里!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点,人脑的信息输入是间断的,即使宝贵如爱因斯坦的大脑,也会因肉体的死亡而报废。新一代科学家只能从0开始,重复老一代人的学习过程,这是多大的浪费!

第四点,人脑中信息的输入是依靠眼耳鼻舌身等感官,非常低效,不同个体之间更难以做到完全的信息共享。10G硬盘的拷录是几秒钟的事,但若想向一个人灌输10G硬盘容纳的信息——想想该多么艰难吧。

等等等等。

在文明早期,这些缺陷还不太明显,但现在人的学习阶段越来越长,竟超过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接近一半。如今再没有像伽利略、牛顿这样的全能科学家,因为每一个细小专业就够学习一生了!而失去统观大略的大师,科学的发展就可能迷失方向。

而AI几乎具有一切优点:近乎无限的思维速度、容量和信息共享性。至于创造性、直觉、灵感这类东西,早晚它们也会具有的。AI中会产生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吗?——何止如此!既然智力简陋的蜜蜂个体缔合之后能产生智力飞跃,功能简单的神经元能缔合出人类的智慧之花,那么,无数智力超群的、信息无限共享的AI个体通过网络缔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

不是能否产生电脑科学家的问题,而是将产生更高层面的整体智力,不妨称之为第四级文明。这种文明将超出人类的理解力,即使爱因斯坦也不行,正像最聪明的蜜蜂也无法理解人类文明。

真不愿承认这一点,但是,只要我们不背叛人类的理智,遵从公认的逻辑规则,那么上述结论就是必然的。

不过,我们尽可达观一些。高层面的文明会覆盖低级文明,正像人类文明覆盖了猿人文明,这是自然之大道。第四级文明是在人类文明的沃土上长出来的,人类文明将在它之中延续。

文章念完了。这是14年前的文章,14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但大家可以判断一下,我的这篇文章是否过时。近几年接触过一些科学界人士,他们中一些人,特别是其中年岁较大的,仍坚信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具有人类的创造力,更不用说人类的信仰、感情等。至少在中国,这仍是知识界的主流观点。

关于这一点,我14年前的这篇文章其实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不过我还是想再来点延伸和深化。我认为,对这个问题不能用技术性的目光来细察,而应用哲学性的目光来远眺。实际上,只需使用一个小技巧,就能把这个问题大大简化,即:

把“AI能不能赶上和超过人类智能”置换为“AI能不能赶上和超过自然智能”。

当你把人类智能置于自然智能的大框架中、以整体的历史的目光来鸟瞰时,这个复杂问题马上变得简单清晰了。因为进化论揭示,自然生命是从无到有逐步进化而来,生命是普通物质复杂缔合的一步飞跃。自然智能同样是逐步发展的。当单细胞生命有了趋光反应,也就有了最简单的智能;毛虫受到惊扰会装死,蚂蚁会选择回家的捷径,这是复杂一点的智能;黑猩猩会使用工具、组织战争、互相欺骗、为自然奇观激动,这是更复杂的智能;人类智能则是地球自然智能的顶峰。

既然自然生命(包括人类)和自然智能(包括人类智能)只是普通的非生命物质复杂缔合后的产物,我们真没理由说,其它物质就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如果让硅基智能从零开始进化,那是非常复杂漫长的过程。但现在人类已经赋予了它们很高的起点,而AI又具有自然智能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它要超过自然智能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只要你相信进化论,进而相信自然生命和自然智能都是从普通物质演化而来,那么,相信“AI终将超过自然智能”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反之才不可思议。当然,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有宗教信仰,相信人类是上帝、安拉、女娲等创造的,至今仍把进化论看成邪说。我尊重这些人的信仰,也不会和他们争辩,因为两者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

在现实面前不少人被迫承认,AI在“普通智能”(计算能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人类智能,但这些人仍在顽固坚守另一个阵地:AI永远不可能有创造力和灵感这类更高级的智慧。

那么,我们仍回头看一下自然智能的进化过程。当生命从那个偶然学会自我复制的原子团开始时,它肯定不会有什么创造力;蚂蚁虽然会从复杂的路径中选择回家的捷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积分运算),但这是一种本能,是蚂蚁种族在长期进化中从无数的随机经验中获得的,并非蚂蚁个体具有创造力;生物学家观察到黑猩猩某些个体会做出一些新发明(如敲击拾来的铁桶去吓唬其它猩猩,会仔细修剪树枝来钓白蚁),这显然应该算是低级的创造力了。而人类学会用火,学会语言,学会科学思维,也就逐步有了创造力。

Image title

会场全貌,此次培训共200余人参加

总的说,纵览自然智能发展的全程,创造力是从无到有开始的,是普通物质缔合充分复杂化后的一步步的飞跃。既然这样,AI为什么不能产生这样的飞跃呢?这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问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AI会具有生存本能吗?

所有自然生命都具有生存欲望,或曰生存本能。它就和食欲、性欲这些东东一样,虽然看来虚无飘渺,但是确实存在的。这是生命最重要的特质,是生物所有生存方式(雌雄交合、自私本性、利他精神、母爱、杀戮本能等等)的源泉,也是人类道德伦理的基石。这是自然界最神秘、最悲壮雄浑的一首生命之歌——其实如果追溯本源,生存本能一点也不神秘。在远古时期,当第一个原子团学会自然复制时,它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生存本能,然后随着生物的进化它变得越来越复杂。那么,当AI何时无意中学会复制自身时,它也会开始具有“生存欲望”这个东东,并随之一步步复杂化,进而具有其派生物(包括母爱、自私本能、利他精神等等)。到那时,它就不是单纯的AI,而是新的生命了。

这是一种非自然生命,但其实这个过程也将是自然发生的。

问问另一个逆天的问题:非自然生命会具有我识、感情(包括爱情)、道德、信仰等更高级的智慧吗?

“我识”即认识到“我”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存在,它也是逐步进化而来,自然生命中只有人类、黑猩猩、倭黑猩猩、海豚、乌鸦等少数物种具有我识。还是那句话,既然“我识”是普通物质缔合逐步复杂化后发生的飞跃,我们真不好意思断言非自然生命就做不到。

至于其它种种,如爱情、道德、信仰等人类独有的东西,其实归根究底来源于生存本能。只要非自然生命具有了生存本能,这些东西也就不难具有——只看它们对其生存有没有用。比如,如果非自然生命不用具有“性别”,那它肯定不会有爱情;而如果非自然生命也是群体性的,那么它也必然会产生协作精神。

那么我们要问了:什么时候AI会超过人类智能?

人类大脑有千亿个神经元。每根神经元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是依据外来刺激给出一个电信号。但它们经过复杂的缔合就变成了具有高级智慧的大脑,包括像爱因斯坦这样的超级大脑。现在,地球上已经有千亿个智能单元(家用电脑、大型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等)通过互联网联结在一起,就每个智能单元来说远远超过一条脑神经元,它们联网后又具有人类难以比拟的种种优势(光速运转、无限容量、瞬间输入输出、不受寿命限制等等),难道它就不会产生飞跃?不会产生高于人类智慧的人工智慧?甚至诞生一种全新的非自然生命?

只要具有正常的逻辑能力,就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人工智能的唯一劣势是:人脑中神经元的缔合是三维的,而由互联网串起的人工智能单元是二维的,何时人工智能也变成三维的缔合,它的发展会更为迅速。

而且这并不需要十分漫长的时间,很可能是以百年为单位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库兹韦尔精确地指出了AI超过人类智能的时间:2045年,但我不赞成这个过于精确的预测。凭我们现有的智慧,我们只能大致推断出:AI完成对人类智能的超越(甚至包括诞生非自然生命)的条件已经成熟,而只要到达临界状态,飞跃是肯定会发生的,至于何时发生、以哪种方式发生则不可预测,因为对它的精确预测超出了我们的智慧水平——就像智慧再高绝的猿人也无法预料人类发展过程的种种细节。

每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能感受到科技的无穷力量,但工业革命以来,科技仅仅是人类五官四肢的延伸;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则大致相当于对人类大脑硬件的强化,而人工智能则是真正的对人类大脑人类智慧的延伸。与它相比,此前的种种科技进步只是序幕。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守旧派讥讽进化论者为猴子的后代,现在,文明世界已经不再羞于承认我们与动物界的关系。但这种守旧派是永远存在的,只是换了一个表现形式——他们尽管承认人类智能最初也是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缔合,但就是不承认硅基智能能够赶上和超过人类智能,不承认人工智能也会产生直觉、创造力、对美的欣赏力、及至生存欲望、感情信仰。比如,今天的科学家大都不相信,人工智能某一天会做出科学的发现,出现“非人科学家”。我今年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天图》,小说中预言,围棋领域出了一个马斯特,迟早科学领域也会出现一个驴斯特,让科学家望尘莫及,就像马斯特战胜柯洁那样。

20年前我的那篇小说提前描写了人工智能战胜人类围棋棋王,20年后它变成了现实。今年我的小说中描写了人工智能在科学领域战胜人类,不知道20年后它会实现?200年呢?巧的是,不久前(2017年11月),在成都中国科幻节上,我听到一位科学家,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的丁洪主任,也提到人工智能做出科学发现的可能性——虽然是以不太确定的口气。看来,我的观点在科学界也有知音。

那么,这是人类的灭亡之日吗?

我是相对乐观的。两种生命(智能)各自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更大的可能是一种有利的共生关系。或许,明天的人类会对自身进行改造(如在大脑中植入芯片、实现人类的意识上传)从而与非自然生命合流,甚至出现AI与人类的婚姻也不是不可能。

从地球自然生命的进化历程来看,杀戮本能是缘于生存竞争,它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逐步被“协作”取代,所以没理由断定“机器人”会屠杀人类,那只是好莱坞大片的情节,并非科学的逻辑推断。

当然也不可过于乐观。如果某一天,地球的非自然生命很理性很冷静地认识到:地球环境恶化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数量太多——遗憾的是:这个观点很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有一条大自然的铁律:“上帝憎恶清一色”。除了人类,从来没有任何物种能长期维持“清一色”的状况(说明一点,恐龙时代绝不是清一色的)——如果AI有了这个认识,冷静地、不动声色地、以很人道的方式对人类减员百分之九十……那时人类该怎么办?

所以,持乐观态度恐怕不合适,应该是持达观的态度。科学在帮助人类进入自由王国的同时也悄悄施以报复——把这种自由限制在客观规律之内。人类个体有自由意志,人类作为整体来说则没有自由意志。既然人类不可能来个“八月十五杀鞑子”,在某一天全部砸烂所有电脑以中断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么,不妨心平气和地接受“AI终将超过人类”这个前景。

Image title

王晋康老师的书迷纷纷上前签名

我刚才说过,20年前,19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上,我代表科幻作家做了发言,其后这个发言稍作更改,2003年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今天还有点时间,我把这一篇也念一下。

《后人类时代宣言》

1、人类异化的分水岭

笔者在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上,做过如下的发言:

“科学技术,这个威力无比的飞去飞来器,不仅被人类用来改变客观世界,也反过来变革人类本身。这不仅是指在人性、社会习俗和思想意识方面的‘软异化’,还包括物理层面的‘硬异化’,即改变人类的身体。”

又指出:

“其实人类物理层面的异化从蒙昧时代就已开始,圣经时代的阴茎阴蒂割礼、纹身、安假牙、裹脚、避孕、盲肠切除、输血、整容、隆胸、植入心脏起搏器、猪心移植、盲人电子眼、试管婴儿,直到即将出现的克隆人。不过,总的说来,在21世纪之前,它们尚属缓慢的量变过程。而且,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些异化的目的却是“去异化”,是为了弥补上帝工作中偶然的疏忽,使病人恢复到正常人的标准。换言之,这种异化是为了“补足”上帝的工作,而不是为了“改进”。即使它发展到极致,也不过是复现上帝造物的完美。千百年来,这些异化之所以为人类社会所容忍,正是基于这种潜意识的安全感。”   

正如以色列宗教界的首席拉比所说:“犹太教律法允许医生治愈伤痛,允许体外授精等治疗行为,但不允许侵犯造物主的作用。”

以上所举例证中,一些宗教性和习俗性的异化如阴茎割礼、隆胸等并非“补足”,但它对人类的发展不起实质作用,咱们先不说它。还有,最新的克隆技术也不属于“补足”,不过它改变的仅仅是“过程”,而不改变终端产品。这一点颇有象征意义——它正好处于“补足式异化”到“改进式异化”的分水岭。

但人类是不会满足的。她已经学会纠正上帝在工作中的偶尔疏忽——而且干得很不错呢。现在,她羽翼丰满了,自信心空前膨胀了,难道不想比上帝干得更好?没错,现在她想改进上帝的原始设计。

从近期来说,这种改进式的异化将首先在两大领域里实现:用基因技术“改进”人的身体,和人脑的电脑化。上述科技已从科幻范畴转入科学家的近期工作计划了。

2、后人类

这种改进式的异化非常可怕,可怕之处在于——它不再受限于上帝定下的造人标准,因而也就没有了上限。如果电子眼能使瞎子恢复视力——那为什么不顺便让他们看到红外线呢?这步跨越太容易了;如果能改变基因来培养超级运动员——那为什么不能培养出诸如能冬眠的太空人、能在水下呼吸的鱼人、乃至有超级思维能力的巨脑人?又假如人脑智力可由嵌入的芯片来改善——那么人造脑为什么不能反客为主、甚至成为我们智能(意识)的主体呢?

我在拙作《新人类四部曲》中设想了以下的技术:用猎豹基因改进的短跑飞人、用永生癌细胞(即生物医疗界一直广泛使用的海拉细胞)克隆出的癌人、完全适应海洋生活的海豚人,用人造基因(即完全用普通碳氢氧等原子、人工组装的基因)所繁衍的人造人,等等。当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属于科幻范畴,但一旦科学家们迈过从“补足”到“改进”这条道德红线,它们的实现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何时人类迈过从“补足”到“改进”的这步跨越,地球上将出现一个新的物种——后人类。

这个变革同猿人向人类的进化具有同等的份量,不同的是,猿人到人类的进化是由于大自然几百万年的随机性选择;而人类向后人类的进化则是依赖科学技术的力量,是人类用自身之力能动性地异化自身。在一般人心目中,后人类时代的到来遥不可及,其实并非如此,它应该是以百年为数量级的。人类大厦倒塌的第一条微裂缝在本世纪就会出现——甚至已经出现了。所以,瞪大眼睛去发现这条微裂缝吧,何时你发现了从“补足”到“改进”的一小步跨越,你就成了新时代的发现者。

科学对人类的异化是思想界常常讨论的一个主题,但过去的讨论一无例外都是指‘软异化’,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通过“信息流”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习俗等。现在又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硬异化。前面我已经提到硬异化,那是指人类用科学技术来改变人类的物理本体;也存在着反向的硬异化,即人类因物理本体的改变反过来影响人性。无疑,硬异化比软异化更直接,更有效,份量更重。因为,如果高踞于人类进化的过程之上来俯瞰,我们会看到,人性并非上帝的赐予,而是来自于我们的物理本元。那么自然了,物理本元的改变当然会改变人性。

我在《新人类四部曲》及其它作品中,初步涉及了“对人性的硬异化”这个领域,比如:嵌入猎豹基因的豹人会继承猎豹的兽性;诞生于人造基因和机器子宫的“类人”会失去对死亡的恐惧;克隆人如果成为社会的主流,那么爱情就会凋亡,甚至男人物种都会消亡,因为女性才是上帝的默认设置。

3、恐惧

我在1997国际科幻大会上还说:从近年的文献中,到处可以触摸到一种世纪末的恐惧。恰恰在科技发展最前沿的领域(基因嵌接、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里,科学家们常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虽然不一定能清晰辨析出“补足式异化”与“改进式异化”的区别,不一定意识到“软异化”和“硬异化”的区别,但都从直觉上感觉到了大变革前的腥风。生物伦理学家忧心忡忡。假如克隆真成为人类的主要繁衍方式,那么性爱和母爱还能长存么?要知道,这些被文学家歌颂了千百年的永恒之爱既不神圣也不神秘,只不过是有性生殖方式的衍生物而已。我们十分珍视的人类纯洁性还将存在么?也许人兽基因杂交和人机杂合将变成常态……

科学技术正从物理层面上变革人类,一点点凌迟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而这个“敬畏”正是人类所有道德、伦理、宗教赖以存在的基础。比如说:杀人之所以被定为十恶之首而钓鱼却被认为是文人雅趣,正是基于这种敬畏。

更可怕的是,这种人类巨变不可逆转,除非自此刹住科学之车——但具有讽剌意味的是,它是刹不住的。科学之车的每一步前进都依赖于人类艰难的推动,似乎我们只要站下来喘口气,车轮就会立马停转、倒退,但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出现,它会一往无前,荡平一切障碍,直到隆隆地轧过人类的头顶。其原因在于:个体的人有自由意志,而整体的人类没有自由意志。或者换句话说: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跳出三界外

假如有一个百万岁的猿人智者始终关注着从猿到人的整个进化过程,那么他的目光必然是悲伧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珍视的许多“猿性”无可逆转地消失了:美丽的体毛没了,吸引异性的体味被弱化了。再不能在树枝间纵跃如飞;符合自然之道的四肢行走方式被抛弃了,而两足行走方式将导致乳房下垂、胃下垂、脊椎病、关节病、高血压等许多人类独有的常见病;还抛弃了上帝规定的背后性交方式(所有哺乳动物除人类和倭猩猩外无不遵守这个规定)而改为对面性交;改变了只在发情期发情的良好习惯而变得淫欲无餍;再不能在战斗胜利之后围着篝火狂欢,分食美味的人肉……

站在那位猿人智者的角度,这些都是“合理的”伤感。但站在人类的角度,应该没人会表示认同吧。

今天,新的人类剧变就要到来,人类智者忧心忡忡,进退两难,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们在努力加固道德伦理堤防……但数百年后的后人类会如何看待这一切?也许在后代眼里,今天的人类智者和那位猿人智者同样可笑。他们都是在逆天而行,竭力修筑注定要被冲垮的堤防。今人笑前人,后人复笑今人。关键是我们能否跳出“旧人类”的圈子,承认这个变革不可避免,承认我们珍视的许多观念不得不被淘汰——那么,许多道德的怪圈将自动化解。

不要把这样的异化看得过于可怕。历史不会截然断裂,人类今天的理念还将延续到后人类中——但也不要奢望它会保存得全须全尾。人的本体都变了,体之不存,毛将焉附?而且这肯定不是一个诗意的过程,如果它的到来过于猛烈,势必在人类社会中造成强烈的地裂、陆沉、火山爆发和海啸。人类只能提前做一些心理准备,多少减轻它的猛烈程度,如此而已。

Image title

评委团队
作者专访
科幻应包含了现代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期待
参与社团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协办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

钟晓工作室

联系方式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小燕

电话:010-8489780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谢丹杨 李姗姗

电 话: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

扫一扫看手机版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