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11月1日 科普科幻青年之星

Image title

王涛院士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女院士之一,是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王涛院士的成果转化工作是从研究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研人员都在争经费为大几十上百万的大课题,轮上她的却是不起眼的小课题——只有1000元课题费的生根粉研究。1000元的课题费,谁也看不起,谁也瞧不上,可她喜上眉梢。没有助手,只请了个季节性临时工;没有试验场地,去借人家的温室;没有器材,就到物资处捡处理的器皿。她的温室灯光每晚都要亮到午夜。在防护措施不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示踪原子测定;在没有通风设备的房间里进行试验、挥发性溶剂熏得人头晕脑胀……。每次回来,脸色煞白。“你不要命了!”爱人心疼死了。“但我不这样做就掌握不了外源激素在植物插条生根时的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功了,她把它命名为“ABT”。这是一种既能补充植物扦插生根所需的外源激素,又能促进植物内源激素合成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试需要钱,中试更需要钱。一年几百元的科研经费简直是杯水车薪。正当王涛为中试经费发愁时,北京市林业局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给王涛提供试验苗圃,而且连临时工的工资都替她发了。有了苗圃就有了用武之地,王涛也给林业局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北京林业局每年的桧柏育苗任务很重。1983年,桧柏种子歉收,采不到种子。于是他们就开始扦插生根,扦插了几十万株就是不生根,他们找了很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没有解决。王涛将桧柏用生根粉处理,不到两个星期,就长出茂盛的根系。同年夏天,林业局从内蒙拉了几车沙地柏苗。这几万株沙地柏苗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长途运输,又黄又枯,眼看都失去生命力了。王涛发现虽然沙地柏的常规繁殖能力已经失去了,但它茎上已有休眠的根原基。王涛用生根粉把它们全部挽救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生根粉的信誉逐步建立起来。后来,这个歪打正着的小课题,竟拿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好几个大奖。

小项目获得了大成功,但这位坚韧勤奋的女院士很快将ABT的“功劳簿”抛在了脑后。为了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1995年,王涛在科技部立项开始了无公害非激素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GGR)的研究。该成果200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ABT、GGR走向世界后,国际荣誉同样纷至沓来:美国匹兹堡世界发明展览会金奖,远东最佳发明奖,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发明展览会生态最高发明奖,布鲁塞尔尤利卡金奖……对于荣誉和奖励,她不怎么在意,她把别人眼中的“无上光荣”只看作是对自己一个阶段工作的肯定,创新的脚步仍然不竭向前。

王涛院士总是说:“学科带头人尤其是从事应用学科研究的学科带头人,要有政策水平和经济头脑,要熟悉国家形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否则就不能使科学在经济中起先导作用。应用学科更是如此。”为了推广ABT,王涛自力更生,建立起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生产经销、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良性循环运转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林科技成果转化道路。

王涛院士不仅对待科研工作兢兢业业,高度自律,对学生的培养上也是呕心沥血。20多年来,她已培养出数十位博士和硕士。她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和苛刻,许多博士和硕士的毕业论文都有被她修改的经历。从整体架构到标点符号、错别字,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不光是论文,就是材料、稿子,她都自己写。从来不让别人代笔。对她不了解领域的知识,她就学。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这是她倡导的学风。严厉的学风,又传承给了她的弟子。中南林学院教授,她的博士后邢友武说,“我现在对我的学生,也是按王老师的做法。”

在温室里搞树种扦插,她要博士生亲自采条、浇水,控温、放风,一定自己动手做。

能不能找些工人做帮手,“不行!你们必须自己做!”

那时,没有数据库,一切凭手工,多少年的期刊尘封着,又脏又乱,还要人工检索,非常费力,“费力也要去找。我们需要的是准确完整的数据!”

博士们想不通,“怎么别的导师手下的学生都很轻松,你干嘛那么严呢?”不解、委屈,以至于学生们一时误以为她的脾气不好。

她是北方人,心直口快,见到有人做的不对,她不留情面,当场批评。在学术上,她从不含糊。渐渐地,在她身边做研究的博士们不免有些紧张起来。

当年轻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挑起了大梁才恍然大悟,正是导师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才使他们终生受益!

然而,她时常也有担忧,林口有多年没有出年轻院士了。后面的新人如何更好地跟上来。“我老了,林口需要培养一些“两会”代表、委员和两院院士。“林业界人大委员必须要有。林业要有发言权。要有新的年轻的院士来接班。”

中国林科院院长张守攻博士说,“我与王老师交往20多年,一直尊她为长辈,以她为楷模。‘胸怀宽广,追求执着,思维超前,为人直率’是她一生的写照!”

王涛院士于2011年8月1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王涛院士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她对工作的执着与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作者简介:作者赵东平系中国科普作协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北京)培训班学员,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



关注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
评委团队
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知名科幻作家
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协常务副秘书长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

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

钟晓工作室

中国科普作协科技记者与编辑专委会

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

中国科普作协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

媒体支持

《科普创作》

《科学故事会》

《民主与科学》

《科学大众》

《科幻世界》

《科幻立方》

《科学画报》

《十万个为什么》

《科普时报》

联系方式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钟欣

电 话:010-62195493

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平台技术客服

联系:18610064015 同微信号:(科幻岛)

电话:010-84897800


扫一扫看手机版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