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22日


2017年10月21日,2017年度“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上海训练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开营,并进行第一天的学习活动。此次训练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是2017年度“科普中国-青年科普科幻文创”培训组成部分。

Image title

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划和组织,此次训练营共吸引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贵州等省市的近60名科普科幻爱好者报名,最终录取49名来自高校、学校、企业等各行各业的学员参与此次学习活动。

本次训练营集中两天时间安排了五场专题讲座,两次参观,以及互动交流、作品赏析、创作实践等环节,旨在为学员提供来自资深科普科幻作家的主题分享,促使学员们加深对科普科幻创作的理解,学习如何有效与科学家沟通,以及在与主讲人、学员之间互动交流中,锻炼提高科普科幻创作的基础能力。

Image title

上海市科普作协秘书长江世亮介绍本次培训安排及要求,并建议由苏振兴老师担任培训班班长。

卞毓麟:以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双重身份谈如何走通科普之路 

Image title

卞毓麟,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

古稀之年的他完全可以过悠闲的日子,但是他却“改行”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出版界,为开辟另一片天地努力拼搏,他从中科院走到出版社,由作者逐渐成为了编辑。

在本次培训中他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走通科普之路,并积极解答了学员天文学和科普写作相关问题。

许琦敏:如何与科学家沟通

Image title

许琦敏,文汇报首席记者、上海市科普作协理事。

奋斗在科技成果科研进展报导一线多年的文汇报首席记者许琦敏老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给学员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

她指出,在与科学家交流的时候,首先要真诚,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尊重对方的需求和习惯,遵守自己答应的话;其次要有专业素养,不仅仅是作为新闻、写作本身的专业,也要对科学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最后要有责任担当,当合作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有所担当,也应该对自己做出的承诺负责。

王侃瑜:我是怎样走上科幻之路的——和科幻写作者们谈谈科幻这件事

Image title

王侃瑜,1990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曾受邀参加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香港美伦星际科幻大会,上海国际文学周。短篇小说《重返弥安》获彗星科幻国际短篇竞赛优胜,中篇小说《云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银奖。

王侃瑜老师讲述了自己从科幻迷到科幻活动组织者再到科幻作者最后从事科幻出版行业的故事。在身份的转变中,她对科幻行业也有了不同视角的认知。培训过程中,王侃瑜给大家分享的版权意识的重要性也教会学员写作之外的自身利益保护的常识。

陈楸帆:如何启发科幻创作灵感 

Image title

陈楸帆 1981年出生,广东汕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双学位,为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作品曾多次获 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科幻奇幻翻译奖短篇奖等国内外奖项。

陈楸帆老师以“九个问题”为线索,系统而全面地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写一篇长篇科幻小说,并且提供了很好的思考作业教大家如何启发科幻创作灵感。同时,陈楸帆也表示在进行任何写作的时候,最难的一步是从0到1的过程,先写完作品,否则什么都没用。

在分享完如何写作的干货之后,陈楸帆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他非常喜欢的科幻电视剧《黑镜》片段,在观看过程中为大家做了作品赏析和解读。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第一天的活动中大家踊跃发言提问

活动第二天,学员们前往张江国家科学城考察上海光源,通过实地考察并与光源中心的科学家交流,实践如何与科学家沟通。

Image title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每天能容纳数百名来自全国或全世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里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Image title

文闻老师正在给大家讲解上海光源

Image title

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学员与科学家积极交流

参观结束的时候,大家意犹未尽地回到大巴车上,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内,馆内拥有29万余件藏品,包括来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界和人类历史遗物,为上海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众社会文化交流平台。

参观之余,学员小组也在思考如何可以更好地展览、进行博物教育,对自然博物馆提出改进建议。

顾洁燕:上海科技馆、自博馆在科普多元化方面的探索及体会

Image title


顾洁燕 上海自然博物馆管委会副主任、她始终坚持原创科普项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上海科普大讲坛、科普剧、科普夏令营等项目的策划实施者;主编《自然趣玩屋》等多套科普图书。

顾洁燕老师为大家讲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科普多元化上所作出的各项实践,“博物馆最大的教育资源是展览。”顾洁燕表示,“除了最基础的展览教育,我们开发了不同类型的课程活动,包括学校还有馆本的课程,这些资源都可以进一步丰厚运用。”在顾洁燕看来,博物馆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地培育。这些都在启发学员多元化的思考。

本次培训的嘉宾讲解环节圆满完结,班长苏老师主持结业式。

Image title

各组代表交流此次培训体会以及作品完成情况,在小组热烈讨论、投票中,选出了本次训练营的优秀学员!获得果壳网2018物种日历一本!撒花!~~

Image title

完成训练营的成员都有结业证书

至此,江世亮老师代表上海市科普作协做此次培训小结并宣布上海培训活动结束。

评委团队
作者专访
科普是一项严谨而有趣的事业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协办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

钟晓工作室

联系方式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小燕

电话:010-8489780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谢丹杨 李姗姗

电 话: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

扫一扫看手机版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