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6月1日

2018年5月26号下午2时,“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科幻文学创作工作坊第二课开讲。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给同学们带来了关于科幻小说创作模式的一场头脑风暴。

Image title

吴岩,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之一,《科幻世界·少年版》特邀主编。作品获得过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奖、冰心文学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传播奖和最佳图书奖、中国科幻银河奖等多种奖项,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要学写作,就要先看看这个行当里面是什么样的。”

在课堂开始,吴岩教授给大家展示了一段科幻文学颁奖仪式现场的视频。视频中的颁奖场景是一个小小的电影院,一卷红地毯就是最高的礼遇。科幻文学的“冷遇”程度可见一斑。“这个行当真的很需要大家。”由此,吴岩教授提携后辈的一番苦心亦不难理解。

为了让学员们在短时间内对科幻创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吴岩教授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基本小说写作出发,深入浅出地对科幻文学创作的构思、设定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与分析。

Image title

01 从“大课堂”到“小课堂”

     
    在课堂正式开始时,吴岩教授别出心裁地将在场学员分成了“认为科幻文学很重要但看得很少”、“读过许多科幻但从未写过”、“发表过三篇以上或十万字以上”及“写过三万字以上但从未发表”四组,通过任务型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跟深切地体悟“写作与个人的介入程度有直接关系”。

“与你水平相当的人最能够陪你去创作出好作品,因为那些人遇到的问题和你一样。”

吴岩教授从自身的创作过程中总结出了这一经验。创作者只有把自己的作品拎出去交流,才能获得新的体验与灵感。

随后,吴岩教授根据每一组学员的创作情况及讨论结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看得多但是从未写过的科幻文学爱好者,吴岩教授建议其从模仿开始:找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转换当中的场景,尝试开始写作。模仿并非一层不变、毫无创意。相反,模仿是创新、创意的来源之一。吴岩教授坦言纯粹的创新是很难的。以《三体》为例,其中的科技科幻元素难说没有在其他任何作品中出现过,但其创新在于把这些东西都组合在一起,再以从质子到二维的层次展开。

Image title

02 小说是含迷的故事

科幻小说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小说,而不是科学论文等艰涩深奥的东西,因此其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吴岩教授从小说的普遍性出发,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小说创作所具有的共性,从而帮助同学们克服对科幻小说创作的畏惧,一步步揭开科幻小说创作的“谜团”。

“小说是什么,小说是个含谜的故事,小说一定要有个谜。谜就是日常生活的发展有所不同的展现,小说就是要去解开这个谜。”

吴岩教授犀利指出小说创作的重要内核。

怎么形成小说的谜呢?首先在人物设定上要巧妙:主人公不能是纸片人,同时一定要具有特别重要的弱点。此外,要在起笔时想好主人公深陷谜团的契机,再围绕着展开情节。主人公的缺陷不断扩大与主人公不断克服缺陷的融洽过程是形成故事、推动写作的动力。

Image title

由此,吴岩教授提出了一种故事模式的范例:怪事发生——事态扩大——主角做出决定,无法挽回——事态继续扩大,主角用自己的微力抵抗,自身弱点成最大问题——主角一事无成,一败涂地——痛定思痛,开始修炼——小试牛刀,初见成效——巅峰对决,全力以赴——新世界到来。吴岩教授以此启示同学们:任何故事都要有平面曲线般的起承转合。

科幻小说的创作模式是基本小说创作模式的变体。如其中一种“到达未知世界的探险”模式,其故事走向基本为:到达新世界——发现新奇怪——遇到小灾难——落难成囚徒——立志回旧地——刻苦勤努力——尖峰大对决——目的终实现”。在此,吴岩教授以柯南道尔早期的一本书《失去的世界》为例进行了详尽分析。《失去的世界》讲述的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车卓教授带领一个科学考察团,离开烟雾弥漫的伦敦,远赴南美雨林寻找时光停滞的传说之地,从而经历种种冒险,在失落的世界挣扎求存的故事。除此,吴岩教授指出这种故事排布形式的典型样本还有 “这种故事排布形式的典型模仿样本还有《海底两万里》。

科幻小说的另外两种模式还有“引入新模式的冒险”及“发现新自我”。其中,“引入新模式的冒险”故事类型的基本走向为:发现新元素——社会大变样——遇到小问题——酿成大祸根——立志回常规——刻苦找方法——尖峰大对决——目的终实现。总归来说,故事的起承转合与基本小说模式异曲同工,而其创新的内核就在于“新元素”。何为“新元素”?吴岩教授解释道:“新元素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伦理学。”此说源于人工智能将大发展的时代背景。

Image title

吴岩教授以科幻文学作家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安德洛墨达品系》等为例对该种模式做出了分析。《安德洛墨达品系》是克莱顿的第一部高科技惊险小说,其中讲述的是:美国人造卫星“斯古普七号”意外偏离轨道,掉落在一个偏僻小镇。八小时后,镇上居民几乎全部离奇死亡;而小镇附近也发生一些罕见的意外。之后,由全国最顶尖的科学家所组成的“野火计划小组”奉命进入灾区调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寻回了人造卫星,并意外地发了两名生还者,之后便进入设备先进的地下室展开研究。正当小组成员逐渐理出头绪之际,实验室却已遭受不明生物体污染,导致爆炸器自动开启,科学小组生死难卜。《安德洛墨达品系》的故事模式可以广泛应用到科幻小说创作之中。

“发现新自我”故事类型的基本情节设置可概括为:自己很奇怪——整日很烦恼——发现一个小机会——发现另一面——打开新世界——无法真适应。因为这类故事模式注重在特定契机下,人物设定与命运的转变,更关注人本身,因此在谈到第三种故事类型时,吴岩教授以自己的心灵体验为例做了深刻分析:“我觉得我挺好的,但是某些事情发生之后,我发现自己是残酷的。这个时候如何统一自己,统一之后又变成了什么模样?”由此引导同学们的思索。

Image title

03“开始设计你自己的科幻故事”

打铁趁热。在阐明科幻小说的设定与创作模式后,吴岩教授请在座的学员任选一种模式就“主人公、副主人公、反派主人公”等角色设计自己的科幻故事。

随后,吴岩教授针对大家的故事设定,指出了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故事的起承转合一定要围绕着主人公展开,很多学员写着写着就脱离了主人公。”因此,他建议同学们在创作之前可以给主人公写个小传,做好人物的基本设定,这样就不容易偏离人物的创作轨道。而对于如何安排好故事的起承转合,吴岩教授则建议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全心跟随作品,如若无法做到,则在后期“大张旗鼓”地删减小说,直至达到所要求的故事效果。

Image title

课程的最后,吴岩教授给同学们提供了作品发表渠道,如青年创意中心等,鼓励学员们积极创作。此外,吴教授也给大家提供了研究科幻创作的参考书目《科幻电影写作》《阿西莫夫论科幻小说》《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并欢迎学员们参加6月份在深圳书城《剑桥科幻小说史》的签售会。

科幻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要通过不断阅读、观摩与持续练习使创作技巧臻于完美,通过不断发现世界的神秘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在吴岩教授的课堂中,同学们受益良多。

评委团队
作者专访
科幻创作让我更加思辨地认识现实世界
参与社团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协办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

钟晓工作室

联系方式

北京青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小燕

电话:010-8489780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联系人:谢丹杨 李姗姗

电 话:010-62103258(传真)

邮箱:kpcswa@163.com

扫一扫看手机版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