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推官厉海川:每一个人都拥有知识,每一个人都可以开启科普创作

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自举办以来,为广大青年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2023年,新一届大赛如期而至。为了启发广大科普爱好者的创作思路,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我们特邀“2023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星推官厉海川,向青年创作者分享他个人的科普创作经验、解构科普创作的常用思路。

厉海川,清华大学本科生,科普科幻爱好者、诗歌爱好者。坚持探索将专业和兴趣融入到科普、科幻创作中,长期为《我们爱科学》杂志的“建筑小学堂”专栏和《科技新时代》杂志的“探索笔记”科普漫画专栏撰稿,其他科普文章散见于《中华环境》、《科研成果与传播》等刊物,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文学版、《诗刊》及《十月少年文学》等刊物。所著小说《流星》获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协优秀科普作品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银奖。在本次访谈中,厉海川为我们带来了对于科普创作的精彩见解。


Q:厉海川老师您好,感谢您担任“2023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的星推官,请您向广大的科普爱好者介绍一下自己。

A:大家好,我叫厉海川,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大三学生。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电视频道不是CCTV10少儿频道,而是CCTV9纪录频道,最喜欢读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还喜欢看“可怕的科学”系列科普图书。如今,我延续着对科学前沿发展与未来前景的无限好奇,在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我也投身于科普、科幻创作中。除此以外,我还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写诗、绘画、摄影、击剑以及各种球类运动、看电影、旅行等等,我也在不断尝试着新事物,永远保持着对广阔世界的好奇心

Q:据了解,您最先创作的文学类型应该是诗歌,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也开始关注并进行科普创作?

A:我文学创作的起点是现代诗。一方面受到我母亲的影响,她曾经是军旅诗人,现在家里书架上就摆满她买来的诗集,还有她自己出版的诗集,和她的日常交谈也让我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另一方面,诗歌适合于成为一扇引领我们走进文学世界的大门,诗歌主打一个短小精悍,从一个字、一句话开始推敲,记录下生活中某些瞬间的感受和触动,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创作,我逐渐地将写作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文笔,为后续创作科幻小说、科普文章奠定了基础。

Q:您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经常参加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这对您的科普创作之路有何帮助?

A:我和中国科普作协的结缘最初是上大学前在《科学故事会》上发表了几篇科幻小说,2020年我有幸获得了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协优秀科普作品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银奖,这是对我的科普科幻创作一次极大的鼓励。

此后,我在科普传播沙龙中与金涌院士、李永乐老师近距离对谈;在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听吴岩老师、三丰老师谈科幻研究和影视化的未来;最近在2023年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上发表以“科幻与建筑交叉融合”为主题的演讲,以自己的探索实践为例,谈如何在科普科幻创作中描绘建筑,以及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科幻巧思……

我很喜欢参加中国科普作协举办的各种活动,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凝聚许多科普、科幻爱好者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深入交流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欣赏彼此的思想散发出的光芒。

Q:您之前创作的科普作品主要有哪些类型、聚焦在哪些领域,能分享一下您的科普创作经验吗?

A:我所创作的科普作品主要类型是专栏文章,目前我接管了两个“月更”的科普栏目,分别是《我们爱科学》杂志的“建筑小学堂”专栏和《科技新时代》杂志的“探索笔记”科普漫画专栏。在“建筑小学堂”专栏中,我每月介绍一个国内外的建筑案例,或是装配式建筑、生态建筑这样的一个建筑类型,以建筑为载体介绍建筑美学及原理。在“探索笔记”科普漫画专栏中,我负责撰写脚本,每月以一个情景短剧的形式介绍AI在生活中的某方面应用。

谈及科普创作的经验,我自己也仍在探索,想要分享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定位”首先是对读者群体的定位,例如我所撰写的两个专栏受众群体是小学生,所以一定要关照他们的阅读习惯,那么所有的英文、专业名词要配有解释,语言要尽可能通俗易懂、轻松活泼。另外是对创作目标的定位,介绍任何事物都有无数的方面可以展开,详尽介绍既无法做到也意义甚微。因此,创作要有侧重点,以我的两个专栏为例,“建筑小学堂”的目标是通过具有特色的建筑案例为读者阐明其背后的建筑创作原理,而“探索笔记”的目标则是以AI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将其背后的原理通过漫画形式可视化。

Q:您觉得科普创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如何能长期保持科普创作热情?

A: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开启科普创作,因为每一个人都拥有知识,也都拥有认知世界的独特视角。但在创作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丰富的阅读和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科普创作不是知识的迁移和拼凑,而是通过知识的归纳和转述承载你对某一领域、某一事物的认知理解。同时,这一点的积累也是我们能够长期保持科普创作热情的关键。另外,我们还要练就严谨、精炼且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考虑特殊年龄群体的阅读需求,如此我们方可更为有效地传递知识和理解。

Q:您为何愿意受邀担任大赛星推官,向大家推荐“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

A:说实话,在受邀担任大赛星推官前,我本来准备以参赛者的身份参与本次大赛的。

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最吸引我的一点便是它的“包容性”,大赛作品征集环节面向多元的科普体裁,无论是科普文章,还是剧本、漫画、短视频等等,都可以成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大赛的这一创举紧跟人们当下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也展现出本次大赛希望为大众征集更多类型优秀科普作品的目标。另外,无论是层层评审,还是知名作家、编辑、评论家的指导,都展现出大赛极高的专业性,相信参赛者一定会收获满满!

Q:本次大赛作品征集专题众多,包含“遨游地海空天,探秘浩瀚宇宙”,对于此专题,您第一印象是什么?您期待看到什么样的科普作品?

A:这个题目代表着人类对于未知之境的探索。相信以此为专题的科普作品,必将会为我们展示宇宙深处的瑰丽奇观,同时介绍最前沿的深空探索技术。当然这一专题也绝不局限于航空航天领域,无论是“嫦娥”奔月,还是“蛟龙”探海,都是探索未知的征途,都承载着人类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个科普专题承载着和“深地、深海、深空”有关的一切可能,期待大家的精彩作品!

Q:目前有很多向您一样的年轻人在关注并参与大赛,您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

A:相信你一定听过这个理论,听懂的知识并不一定是真懂,给别人讲懂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都有自己的专业背景,都有自己感兴趣和了解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是知识的讲授者和传递者。在科普创作的过程中,你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让这些知识在深度理解后真正属于你自己,同时你的分享和传递也让自己的知识转化为了更大的价值。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这将是无比宝贵的挑战和机会。谢谢大家!

欢迎你来2023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

指导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

主办单位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中国发展服务中心

特别支持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

协办支持单位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重庆科普作家协会、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河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青年之星微信公众号

大赛QQ群:852071761

上一篇:

星推官鲁超:科普是科学象牙塔和大众之间的桥梁

下一篇:

2023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2号征文|遨游地海空天,探秘浩瀚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