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是土壤pH对有机碳周转的影响。博士毕业后选择进入科普行业,目前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研究室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影融合。
学生记者:您是如何看待科普工作的?
张馨木:科普工作很重要,我个人觉得科普属于教育的一部分,是我们普通人离开学校后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有的科普可以满足好奇心起到消遣娱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科普有更实用的价值,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急救知识,关键时决定生死。所以,科普工作很重要!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科普工作很难,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是找权威专家讲一讲,大众就能听进去的,不同的受众需求不一样,理解能力也相差很多。战胜谣言,把科学讲到普通人的心坎里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所以,我们作为科普工作者还是要从自己做起,多看,多学,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普技能。
学生记者:关于史前的故事总是让人充满了好奇,您是因为对历史的好奇才选择了这个方向吗?
张馨木:不是,植硅体的选题主要是因为在我读博阶段隔壁课题组曾做过古植被重建的相关研究,日常交流过程中聊过,后来无意间看媒体上的科普文章,发现植硅体在考古中的应用很有趣。综合考虑下,才确定为选题。对我个人而言,很多选题都是日常慢慢积累的,遇到有趣的点就记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撞出火花啦。
学生记者:您认为从事科普工作需要特别多的知识储备吗,有很高的门槛吗?
张馨木:我个人认为科普工作这个概念比较广,就整个科普行业来说,大部分工作比较基础,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没有很高门槛,比如各个科普公众号负责排版、剪辑、宣传的工作人员等。门槛较高的工作是内容的创作,最基本的需要文献资料的查找、甄别、阅读的能力。一篇非常优秀的科普文章对专业性要求很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如一些相关报告等),并不比写一篇专业论文要轻松,所以我个人觉得跨专业写科普需要非常谨慎,如果要跨专业写,在选题上要找一些知识点比较明确,所涉知识面较窄的点。除了专业性的要求外,还需要锻炼写作能力,学会迎合受众的喜好,才能写出让读者感兴趣的好文。
学生记者:除了您文中所说的植硅体,现代科学还能通过哪些方法探究地球历史?
张馨木:研究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简单列举几个我周围同学做过的。除了前文中的植硅体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动植物微化石可以用于古气候和古植被的重建,比如孢粉、藻类、蜗牛等。另外,同位素的方法也较常用,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还有人通过生物标记化合物开展研究工作,比如利用红外/紫外光谱仪或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沉积物中的类脂类、蛋白质等进行测定。
学生记者:许多读者对地球历史十分感兴趣,想更进一步地了解,可以推荐一下相关的书籍或者资料吗?
张馨木:地球历史这个概念时间跨度有些太大了,我想读者们更感兴趣的可能还是人类参与的地球历史阶段,推荐《人类简史》这本书,非常有趣,可读性很强。另外,近期气候变化是热点,推荐两本相关科普书《气候改变世界》《气候创造历史》。
学生记者:您是如何走上科普的道路的?
张馨木:我很早就关注了“果壳””“丁香园”这类的科普公众号,闲暇时会看看感兴趣的科普文章。2018年,在我博士三年级的时候,看到果壳公众号里“我的专业是个啥”板块发布了征文信息,就投稿介绍了自己的专业。也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接触了科普写作。当时并没有多想,只是把科普写作当成一个锻炼自己的兼职。毕业后有从事科普的想法,机缘巧合看到中国科普研究所招聘博士后的信息,就来到这边做博后了,我就这样转行到科普行业了。
学生记者:您往后还有写作计划吗,或者是科普和科幻写作之外的安排?
张馨木:有的,我在工作之余会找一些喜欢的选题,写一写科普文章,目前还有一篇科幻文在创作中。关于写作之外的安排,博士后阶段会做科普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方向是科影融合,主要关注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中科学相关内容的喜好和期待。此外,还有尝试一些科普的实践工作,比如参与设计科普课程等。
学生记者:您认为人类探究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还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
张馨木:我个人认为探究历史既是为了以史为鉴,也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这两方面并不冲突。有的研究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应用性,也有些研究出发点是满足好奇心,然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特别的应用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在科研上多一些包容性,保护珍贵的好奇心。可能有些研究现在看起来脑洞大开,缺乏应用性,但也许未来就能有巨大的用处。
学生记者:现在对于历史来说是未来,我们可以从历史中作出关于未来的预测吗?
张馨木:有很多规律是相通的,我个人觉得可以通过建模对未来某些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只不过针对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模型的准确性可能差别会较大,毕竟我们很难把所有影响因子的指标都准确量化,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就像科幻剧《基地》中表现的那样,数学模型只能预测出整体的走向,越是精确的事件预测的准确性越低,在《基地》中,数学家预测了整个帝国的凋落,却无法准确预测一个人的选择。
学生记者:您对自己的读者有什么想说的话吗,或者您还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
张馨木:其实我们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大多数知识在初、高中都学过,只是当时我们缺少经验,理解力也有限,所以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不太容易举一反三。读者们有精力的时候可以重新翻翻初高中的教材,回忆一下知识点,说不定会像我一样惊喜地发现,哦,原来曾经我这么博学呢!哦,原来是这样!……2021年我重学了一遍高中生物,感觉收获满满,很多生物学知识都一下子串联起来了。
(学生记者:姚卓)